古之“井德”给今人的启发——《井德第四十八》的解读
(2018-07-25 11:50:36)
标签:
井卦井德 |
分类: 读书 |
古之“井德”给今人的启发
——《井德第四十八》的解读
水是生命之源,在远离江河湖泊的地方,井是唯一恒定的饮水之源。“井”在古代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井”是有了,如何把井水提上来,才能饮用,这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井水在上涌,就在这个时候提水的桶打碎了,就没有办法把水提上来饮用,可见危险之至。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就引发了古人对井德的思考。
解读《井德第四十八》,应该有这样一个视角,既是“井”中人,又是“井”外人。哲学意义上的“人”,或者说是大写的“人”,即人的格局。应该处理好井、水和生活意义上的人或者说是小写的“人”三者的关系,如同高速运转的信息系统,应该处理好硬件、软件和配件三者之间的关系。
1.不合时宜的人,会像旧井一样被淘汰。“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井底泥沙沉积,不能饮用,这口井久未修治,甚至连禽兽也不来饮水。井泥:泥是相对于水而言的,井枯无水见污泥。喻指身困才竭,废而无用。“旧井无禽”,在其位者不谋其政者终将被淘汰出局。要让自己的这口“井”里有水,就得有本事。没有本事就像无水的井,徒有其表象,没有实际的内容。这说的是井德之始,要使自己的生命不枯竭,人生有价值,就要从小、从始蓄满自己的井水,以备无虞,有备无患。
2.没有本事的人,就像漏瓮一样被厌弃。“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在井下的穴隙中射取小鱼,瓶罐破漏。井谷:井中积水的低洼处。射鲋:是指捉鱼。敝漏:是指陈旧破漏。有鱼的井,是人们所厌弃的,这个井就像破旧漏水的瓮一样。此井不被养护,也不会养育人,只能养一些小鱼。那些饥渴的人,看不到三尺之外的天地,蝇营狗苟,只知道为了争抢这些小鱼而丧心病狂。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3.报国无门的人,就像丰盈的井水无人饮用。“九三:井渫(同泄)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水井已淘治洁净却没有人汲用,这使我心里为之忧患。这是可以汲取饮用的水,如果君王贤明,君臣万民必同享井水的福泽。经过努力,跟上了时代,长了本事,应该说自己的这口“井”终于整修一新,只待人饮用了。没人饮,就是没人用,就是“报国无门”,这也是人生最大的忧虑所在。徒有本事,有劲使不上,那就“良禽择木而栖,良将则主而侍”吧。
5.保持自我修养,是井德的不二法门。“九五:井洌,寒泉食。”——井水清凉且有如寒泉,很好喝。水质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客观问题,地理条件难以改变,但也不乏后天的努力。精心维护,至少可以保持它的卫生条件。自我净化,是修养井德的基本途径。同样是井水,自我修复是根本;同样是做人,自我修养最重要。那就得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境界。保持自己的“水质”,人们才能乐饮,“业主”才会善用。由此观之,靠外力的吹捧、抬举,恐怕终归是无效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