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读书(8)凝望长征非凡路 ——胡世宗诗集《雪葬》赏析
(2016-05-04 17:11:44)
标签:
胡世宗雪葬沉马长征长征精神 |
分类: 读书 |
凝望长征非凡路
——胡世宗诗集《雪葬》赏析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值此,白山出版社出版了胡世宗先生的诗集《雪葬》,这是辽沈文学界中国梦、强军梦主旋律创作上的一个收获。
《雪葬》收录了诗人胡世宗两度重走长征路,自1975年起,到今年历时31年的55篇诗作。这部跨越世纪的诗集,浓缩了胡世宗吟唱长征颂歌的个人编年史,反映了他对长征伟大精神执着专一的心路历程。这些诗风格各异,风采卓然,有的深沉似海,有的欢快如歌,有的是对光辉岁月的深情缅怀,有的是对当下现实生活的热情礼赞,有的是对未来坦途的激情梦想。一组组长征的意象,掷地有声,铺陈了伟大先烈难以磨灭的荣光,铺就了诗人军旅生涯难忘的岁月,也辉映出了一个民族在共和国基业上的崭新跨越。读来荡气回肠,掩卷沉思,不觉生发出壮怀中国梦、中国精神的无穷力量。
诗人通过或长或短的诗篇,缅怀漫漫长征路,是为了更加珍惜党和人民80载坎坷不平、又壮歌高奏的革命路、建设路、改革路。我们的祖国在渤海湾《打捞》,打捞甲午海战的沉船,“打捞那些/金箔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亮闪闪的碎片。”这“亮闪闪的碎片”,正是近代以来不屈的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写照,其中便蕴含着“沉淀的长征/和长征的沉淀”。在从江西瑞金到广东韶关的路上,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慨叹:“我们十分需要/需要打捞/但我们百倍、千倍的需要/需要创造。”我们需要长征精神,因为长征精神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为着信仰许下的诺言!他们“衣着褴褛/浑身疲惫/风雨夜闯进了草地/没有帐篷/没有雨衣/一对对牙巴骨不住地敲击/敲得比雨点儿还急、还密。”这条悲壮的长征路,宛如一幅油画,悬挂在历史的巨大时空,又如同一部电视剧,而展现在国人面前的,却远不止一部气壮山河的“电视连续剧”。我们的先烈在长征的路上倒下了,“饥饿的魔爪/使多少铁男儿、硬汉子/猝然倒下。”(《沉马》)“绵绵不断的队伍/每个人从这里走过/都用几乎冻僵的手掌/捧一把洁白的哀思/轻轻铺撒在烈士的身上/一捧、十捧/百捧、千捧/千万捧白雪/堆成一座雪的坟茔/耸立在起伏的冰峰雪岗。”(《雪葬》)《沉马》和《雪葬》是整部诗集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典范之作,尤其是《沉马》,当年刘白羽曾形容它“以一种深沉的、悲壮的豪情,拨动了我的心弦,使我感到一种极庄严、极崇高的美。”长征精神是倒下的红军用鲜血凝成的,也是活下来的人为了未竟的事业而传承的。有个掉队的红军,他成了“牧人之子”,不管岁月几经剥蚀轮转,“只是在他那陈旧的帐篷顶端/有一颗小红星光芒耀眼/那是革命的信物/成了他终生的纪念。”千万人倒下了,是为了千万人更好地活。战场变成了舞场,欢歌笑语湮没了枪林弹雨,诗人在娄山关吟哦出逝者的心愿:“莫要责备众多的游客/在严峻的历史面前/过于轻松,近乎顽皮/要晓得呀/人们越快活/歌声笑声越响亮/长眠于此的先烈/才越不会/感到冷清,感到孤寂。”(《娄山关剪影》)
诗人创作的灵感深植大地,又跳跃在回眸和凝望之间。一首首魂系长征的诗篇,更是为了勉励我们自己和后来人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之路而加油、提速!长征岁月和新生活相比,有谁不向往美好的生活。当好日子终于来临,人们都沉浸在幸福里的时刻,走过长征岁月的人们心慰了,也心悸了。不忘过去,不忘初心,不忘本色,是当下中国人精神世界最需要记取、最需要补足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付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宿命,而长征是革命的宿命!如果没有筚路褴褛的长征,哪有清平祥和的时光?诗人在融入长征岁月的同时,也在分享平和的时光,而他把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置在一颗颗“红星”如何不生锈上。“有时候/苦日子/反倒能锤炼人/坚毅不懈的性格/相反/甜甜日子如果不留神/却能给人带来麻烦/甚至/带来灾祸。”(《那顿饱饭》)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酒厂,诗人品茅台,品出“名酒香/名酒贵/红军精神/更香更贵一百倍”的深邃。时光穿梭,“一茬茬后来人/走的还是那条延伸的路/还是那飒爽的英姿/还是那坚实的脚步。”(《这支特殊的队伍》)革命的功臣,退役的将军,他们都习惯了劳作的生活,他们最怕的是失去自我,最担心的莫过于《长征》这部史诗突然有一天会成为绝响。诗人希冀:“今天/在镶嵌着五颗金星的红旗下/云朵是那样轻盈/花儿是那样芳香/还是这片国土/我们一定会撰写出史诗的续章/也一定会使史诗的续篇/声震四海/万古流芳。”(《长征——史诗》)回眸长征非凡路,“那是响彻《十送红军》民谣的路/那是‘寡妇村’外迷茫的路/那是老赤卫队员/唱响《国际歌》壮怀的路/那是小号手/扑向红红小果子泥泞的路/那是眼巴巴/看着心爱的战马沉陷的路/那是飞雪掩埋烈士的路……”(《延伸,我们的路》)如今,长征的路是一条激越澎湃的河,河不断流,路需延伸,先烈的血才能不会白流,壮士的气才能时空长存。看“铁人”王进喜,看战士雷锋,看中国女排姑娘,看飞奔的刘翔,看展翅于高天的神舟,“延伸,我们的路/延伸,我们的路/高铁的钢轨纵横交错/‘和谐号’穿云破雾。”“人生和事业都必须/‘提速!’‘提速!’”(《延伸,我们的路》)
《雪葬》谱写的是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我们这个时代是需要英雄、创造英雄的时代。阅读《雪葬》这样雄浑的英雄赞歌,联系到当下消解英雄、矮化英雄的思潮,真是感慨万千。我们这个社会如此宽容,允许多种异见自由存在,但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主导的声音、主旋律的作品。礼赞英雄、崇尚英雄的作品,理应成为我们阅读谱系的主流。我与世宗先生相识也已多年,虽不敢以忘年之交相称,但彼此也颇为熟悉。我以为诗人胡世宗,他有一颗金子般的童心,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几乎见不到功利的诉求;他有一颗农人似纯朴的真心,在他的情感里爱恨分明,特别是多年军旅生涯的历练,使他铸就了一颗永远积极向上、不向世俗低头、敢于向恶俗亮剑的军人的忠诚,在他的骨子里有一种英雄情结和侠义情怀,他爱军旅爱得深沉,爱人民爱得执著,所以才能创作出《沉马》《雪葬》这样大爱无疆、至爱造极的诗篇来。
诗人曾两度重走长征路,据说为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他还要第三次重走长征路。胡世宗是一个诗人,但首先他是一位军人。是军人,他与长征就有了更加切近的感受;是诗人,他与长征才能产生距离上的美感。凝望长征非凡路,诗人传导给我们的,正是永远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用追求美好生活的冲动,不断讲好中国故事,迸发中国精神,以更加精彩的实际行动追寻和实践着伟大的中国梦。
《雪葬》这部诗集,除了主体部分这55首诗外,还收录了“关于胡世宗长征诗的评论”18篇,“关于胡世宗长征诗的信摘”若干人若干段,尤其是白山出版社社长焦凡洪同志亲自作序:《让心灵的征程充满理想的光焰》,饱含了对长征的浓浓深情和对作者的殷殷厚爱,开卷即扑面而来一股激情奔涌、大气浩然的正能量,这无疑更增添了诗集《雪葬》的阅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