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片分析课:《理发师的情人》

(2007-12-30 00:14:57)
标签:

影评/乐评

分类: 学习心得
影片分析课:《理发师的情人》   导演:帕特利斯·勒孔特
 
     我总是慢一拍。王红卫老师的影片分析课都快讲完了,我才想起,应该做个好学生,把每一课都再好好消化,做个完整点的文字整理和个人思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没错!
    好久没有在影片分析课上流泪了。乔梁老师的三部片子9节课却几次都引发我流泪的冲动或者干脆就克制不住地潸然泪下。尤其是《辛德勒的名单》,至少3次。今天在课堂上,看到这部电影的尾声,安托万在妻子安娜自杀死后仍旧若无其事地在理发店里玩填字游戏,突然来了个阿拉伯顾客,在给客人洗完头发后,他又一如既往地跳起自编的阿拉伯舞蹈,突然他按下录音机开关,音乐戛然而止,(我太理解这个时候他的心情的,明明是故意装做没事,一切正常,却还是没法欺骗自己。)他坐回沙发,平淡地对客人说“理发师会回来的。”,最后的俯拍全景,字幕出来。我差点就忍不住要流泪了。典型的法国电影,典型的浪漫风格。另一个片名《爱比死更冷》似乎更切题了。
   翻回头来说电影(套用下王老师和李忱同志的口头禅)。
   这是一部与前面影片分析课上分析的片子有很大不同的非类型化电影。叙事不是主要的,更多地描述一种人物状态,是大师片(我的理解:只有大师才能把这样不强调故事情节的片子拍得艺术,换成我们来拍,就成了闷片烂片了,不叙事还能吸引人,需要的是真功夫啊!)。值得注意的是:一部无强情节的片子,在人物塑造和拍摄方法上,更要精细设置。
   老师在拉片之前给了三个问题:1、如何处理这两个主要人物的?2、如何处理时空关系的?为什么这样设置?3、单场戏的叙事段落,作为剧作的选择,也包括导演、表演和调度。
   片头:小安托万在海边跳舞。这并非叙事的需要,而是一种影片内部情绪的联系,并与结尾关联。其实整个影片都是更强调人物的内心和情绪而不是故事情节的,所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在蒙太奇上,很多时候都是情绪化而非情节化的。如:小安托万说“长大了要娶女理发师”后被父亲扇了一耳光之后跑回楼上自己房间里遐想,而父母都上来敲门怕孩子出意外,这时安托万已经沉醉在自己的性幻想里,门外父母的敲门声和行为却被忽略了。又如,中年安托万向安娜求婚后竟然得到安娜的答应,镜头切回来,是12岁安托万兴奋喜悦的脸,切回去是安娜,然后还是成年的安托万。类似的蒙太奇还有很多:少年的安托万在发廊窥视成年的安托万和安娜,安托万与安娜第一次亲热,安托万的哥哥在画外说“打搅你们一下”,镜头切回来,已经是婚礼上了。这里有三次时空的转换,用情绪化手段渲染了少年安托万梦想的实现。
    整个影片的态度都是把人的内心和情绪作为描述的重点,而不是通常的叙事,充分用影像来展示人物的内心和情绪的起伏。
    从剧作来说:少年安托万爱上女理发师,只是一种性意识觉醒后的原始冲动。成年后的安托万,已经饱经沧桑,他爱上安娜,这第二个女理发师,并不仅仅是一个从小到大一直喜欢女理发师角色的偏执狂,而是他应该经历了年轻时的恋爱、家庭等,回复到单身状态后,恰巧遇到了安娜这个他喜欢的女人,也正好是理发师角色而引发了少年时的梦想;同样,安娜也一定是个有着坎坷感情经历的女人,她头上的半月型伤疤就是证明,她在跟安托万结婚后说的“如果哪天你不再爱我了,请别假装还爱我”,可以得知她曾经被男人欺骗和抛弃,被伤害很深,因此,她害怕因为感情的失去而带来的痛苦要超过任何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她才答应了安托万这么个并不英俊年轻的中年男人直截而真诚的求爱,也许,她觉得他比那些往日追求她的花花公子更靠谱,但仍然不能完全放心能拥有这份感情,她缺乏安全感。
    另外,那些是安托万两口子与外部世界取得唯一联系的人群——发廊的顾客们,也各具特色,台词也很精彩。一开始,神甫和一男顾客讨论“塑料花和咖啡机”,这其实是个哲学话题,也是与情节看似无关的“水词”,但其实与情节有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两口子在他们走后说的“谁老了,如何”这些都告诉观众,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了。
    那个为躲避妻子来理发的男人,即使挨了妻子一巴掌也还是为自己老婆说好话,还与安托万用眼神交流了一下,他们相互的认同和理解,说明安托万与这个男人一样,也是多么地爱自己的妻子。这些发廊“闯入者”的动作和台词,看似与主要人物的情感发展无关,其实是在帮助推进他们的情感。
    而那“十年来唯一的一次争吵”,却是为了个安娜喜欢的明星,在常人看来连小别扭都不算的一次意见不合,却被放大成夫妻之间最大的一次争执,这更反衬出安托万与安娜之间亲密融洽的夫妻关系。
    另外,老师没讲的一点:在小小的发廊里,虽然两人与外界几乎没什么来往,但这里总有外人不断闯入,那个被妻子打一巴掌的男人,后来带来自己3个孩子在发廊外让安托万两口子看,似乎告诉他们养孩子其实多么无趣;两人去养老院看老理发师,老人已经衰老——他们的将来也已经看到。因此,安娜和安托万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他们都看到了孩子是怎么回事,自己的将来会是如何?这也许是安娜选择自杀死亡的一个契机?生命不过如此,往前是忙乱的青少年,往后是悲凉的晚年,何不选择在生命最辉煌美好的时刻离开,也好过得到之后再失去的悲伤。
    还有,电影中,男主人公的几段跳舞,都是跟情绪设计精密符合的,最后一个镜头,也非常讲究但不呆板,阿拉伯男人在听安托万说“理发师会回来的”之后,停顿了一下就去拿茶几上的书来看,在从容地等待理发师回来,镜头显得生动而具有美感!
    刚看帖子知道,影片的场景都是搭出来的,发廊外边的街道都是在棚里拍摄。看来精致的电影永远都需要匠心独具,都需要巧妙设计。演员的表演都非常好,特别喜欢男主角跳自创阿拉伯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