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卷附答案
(2012-12-26 08:59:53)
标签:
臣民多个大老喜事粮食 |
分类: 名作欣赏 |
第三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 (35分)
1.
我国很早就开展了对汉字的研究,但最初这门学问并不叫文字学,也不叫汉字学,而是叫(
2.
所谓“仓颉造字”其实只是个传说,汉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汉书》中称仓颉是(
3.许慎所在的朝代是(
4.鲁迅曾对汉字评价道: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 耳
5.“红”是形声兼会意字,本义就是指红色的丝织品,故从糸。“红” 特指妇女的纺织、刺绣等工作时读音为(
gōng
6.“蜀”是四川的简称。“蜀”的造字法属于会意字,上部的 “罒”是(
眼睛。“目”的横写
7.“戍守边疆”的“戍”现代汉字可视为独体字,实际上是个由( 人、戈 )两个部件组成的会意字,因此,本义就是驻守、防守的意思。
8.“即、印、卸、却、命、危”中的“卩”、“”古文字写如“”,是一个跽坐或下跪的人形,读音为(
jie
9.“原、压、厚、仄、厄” 的“厂”古文字像(
10.“叵”是“可”的反写,“后”是(司 )的反写,“
”的古文字像一只(手爪)放在“口”边作喇叭状发号施令形。
11.“释、悉、番”中的“釆”读音为biàn,教学中可称为“撇米旁”。 “釆”的古文字像野兽的(
蹄印、足迹
12. “床笫之私”的“笫”读音为( zǐ ),是个形声字,本义是竹床,所以用“”作形旁,( )是声旁。
13“隹”的古文字写如“”,像短尾鸟形。用“隹”作部件的字一般也与鸟类有关。如“集、雄、雌、维”等字。“雀”是个由( 小、隹 )两个部件组成的形声字;而“雁”则是由( 厂、亻、隹 )三个部件组成的形声字, 其中,( 厂 )是声旁。
14. 人流鼻涕时就会用手按住鼻孔,猛力出气,使鼻涕流出来。这个动作在口语中叫“xǐng”鼻涕,为此,人们根据手和鼻子的接触关系造了个会意字( 擤 )。
15.
用嘴巴吮吸在口语中叫“suō”,如婴儿用嘴巴“suō”奶头,人们用嘴巴“suō”田螺。这个“suō”是一个用“口”作形旁的形声字,字形为(
16. 一医院大厅有一牌匾用繁体字写有“仁慈護眾”四字,“護眾”简化字是( 护众 )。
17.“晨”字上部的“日”读ri ,是太阳;“冕”和“冒”上部的“ ”是( 帽子 )的象形,读音为( mào )。
18. 王林手臂上的伤好了,但留下了(bānhén)( 瘢痕 )。因为下雨,他挂在生锈的铁线上的白衬衣有了铁锈的(bānhén)( 斑痕 )。
19. 清代文字学家王筠在其《教童子法》中说道: “人之不识字也,病在不能分。苟能将一字(
分为数字 ),则点划必不可增减,且易记难忘矣。”
20.
二、正误判断题(21分)
1.
概,形声字,从木,既声。本义是指古代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木板,故从木。概板刮过,一刮而平,就无须再去具体称量,斤斤计较,于是引出“大概”义,再由“大概”引出主要义,如:文章梗概。还由不斤斤计较的称量而是大略的“一刮而平”引申出气量大,词语如:气概。(
∨
2.
“建”、“延”等字中的“廴”实际上是“彳”的变写,也与道路或行走有关。“建”是会意字,从廴,从聿。“聿”是手(彐)持笔(),意为持笔为朝廷建立典章制度,以便百姓有法可依,按章行动(廴)。由立法义引申为建立、建造等。(
3. 从造字法来看,“意、竟、章”三字都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上部都是“立”。(
×
4.
“网”作部首置于上部时可写成“罒”,“罗罪罚罢罩置署羁罹罾罟”这些字的“罒”都是表示“网”或与“网”的引申义有关的。教学中“罒”可称为“网四头”。(∨
5. “弱”字的“弓”与弓箭无关,而是“羽”的繁写,上面的“”与下面的“羽”组成“”,表示初生的小鸟羽茎曲细,软弱无力。( ∨ )
6.
“闰”是会意字,从门,从王。《说文》析解为:“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惟闰月无居,故王居门中。”意为古有告朔之礼,于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宗,天子在宗庙之中处理政事,发布一月政令,而宗庙有五室十二堂四门,天子听政的地方依十二月的顺序分别在十二堂之中,只有闰月无其位,于是,就不在堂内,而在相应的门中。故此,以“王”在“门”中表示闰月。理解这点就不会把“门”内的“王”写成“玉”。(
∨
7.
砭,会意字,本义指古代治病的石针,故从石。“乏”是“正”的反写,“正”有好,善的意思,“不正”即是不好,有问题。正是因为身体“乏”——有问题,出毛病,于是才用石针来“砭”。现代治病进行针灸治疗已不用石针而是使用银针了,但“针砭”一词古已有之,使用“针砭时弊”不要写成“针贬时弊”。(
8.
“码头”的“码”以石表义是因为停泊船只往往把缆绳系在江河岸边的石码上,于是把这地方也叫“码头”。(
∨
9.
“襟”字是形声字,从衣,禁声。本义是指古人上衣的交领,后指衣的前幅。“襟”在心胸部位,所以引申为胸怀,词语如:胸襟、襟怀坦白。因穿衣时把前襟左右相互扭结一起,于是又把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叫“连襟”。(
∨
10. 随着文物市场的火爆,“赝品”一词不时出现报端,但一些人常常把“赝”写成“义愤填膺”的“膺”。其实,只要知道“赝”是形声字,赝品是不值钱的假货,所以用“贝”表义。“雁”是声旁,“赝”就读“雁”(yàn),这样就不会写错和读错了。( ∨ )
11.
“涵泳诗文”的“涵泳”一些人易写成“涵咏”,这是不对的。“涵泳”两个字都从“氵”,“涵”是潜入水中,“泳”是游于水中,“涵泳”是由两个近义语素组成的合成词,本义当是潜泳,引申为仔细读书,深入品味的意思。“咏”字从口,是用嘴吟咏歌唱的意思。所以表示深入品味意思的“涵泳”不能写成“涵咏”。(
∨
12.
人们在修筑堤坝时常常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这叫“合龙”。为什么叫“合龙”呢?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所以,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最后接合封堵时就叫“合龙”,而不说一般靠拢意义的“合拢”。(
∨
13.
“高屋建瓴”的“建”是“瀽”的通假字,“瀽”是倾倒的意思,意为在高屋顶上倒出瓶里的水,水就会顺着瓦沟急促流下,表示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14. 人们常常用“高足”尊称别人的弟子,这是因为汉代驿站用来传信的快马分为“高足、中足、下足”三等,“高足”的本义即是上等的马。后来“高足”被引申为“高才”,人们在称呼别人的弟子自然要抬高弟子,因为抬高了弟子也就等于高抬老师了。(∨ )
15. “鲁班门前耍大斧”的“鲁班”即春秋时鲁国著名工匠,他姓鲁,名班。(× )
16. 人们常把因饥饿而引起的苍白脸色言之为“面有菜色”或“一脸菜色”。郑玄解释为“菜色,食菜之色”。《汉书》注为“五谷不收,人但(只)食菜,故其颜色变恶。”因此,“菜色”即是因只吃野菜,或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脸色。(∨ )
17.
“新婚燕尔”的“燕尔”是比喻恩爱夫妻如燕侣,双燕双飞很幸福。(
18. “信口开河”本义就是夸口说能开掘一条河,夸夸其谈,随意允诺的意思。( × )
(“开河”是“开合”的同音假借)
19. “言必信,行必果”的“果”就是结果的意思。(
(“果”是果断、坚决。意为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不拖拉。)
20. 《礼记
21.
“碧血丹心”中的“碧”原是绿色的美玉,“血”是不会成为这种颜色的,在这里把“碧”与“血”组合成一个词语的原因出自《庄子
三、选择题(13分)
1. 《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的内容分为五大版块,其中第一版块是(
A.
识字与写字
2.
在杭州西湖有一副被世人称颂为“西湖天下景”的“叠字联”,某版教材在引入课文时却出现了不同的句序,依据对联平仄相对的要求,下面正确的应该是(
A 为了协调平仄,依据“二四六分明”的平仄对粘要求,这样“骨”与“留”,“身”与“白”的平仄才相对。
B “粉骨碎身”比“粉身碎骨”粉碎得更厉害,这是作者的有意强调。
C 先“粉骨”,后“碎身”,这样才符合生活情理。
4. 用于称呼对方女儿的敬词是(
A
令媛
5. 在“舁、弃、弄”中,下部的“ ”古文字写成“ ”,它的形义是( B )。
A
6. “背井离乡”的“井”的意思是( B )。
A
7. “书香门第”是指读书的家风,“书香”原来的本义是(
A
A
9.
A.牙周炎
11.
一个年轻人好吃懒做,吃喝嫖赌,虐待老人。他的父亲回想自己平生勤劳肯干,克勤克俭,而现在孩子的表现却使自己非常失望,于是骂道:“真是(
A
不肖之子
12. “蝉联”是连续获取的意思,用“蝉”表义是(
13.
A柱
四、综合题(14分)
1.形义与图义最符合的一个字是( A
)。
3.下面两幅图中的人物都与山岭有关,请用“阝”(左阜)为偏旁分别各用一个字表述。
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中人物祭拜的动态,分别各用一个字表述。
(以上的字都是会意字。第六幅图一些教师写成形声字“祈”,不确。)
5.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工于诗词,擅长丹青,又精通音律。据说她婚姻不幸,自伤身世,于是写了一首《断肠诗》。(2分)
下楼来,金簪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而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断肠诗》共十句,每句打一个数字。这十个数字是(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
6.阅读《唐伯虎妙赞牡丹》后填写答案: (2分)
祝枝山家中花园里,正值牡丹花盛开之时,便邀请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花园中赏花作诗。祝枝山对好友们说:“今天请你们从色彩缤纷的牡丹花中选出一枝,点评哪朵花是花中之魁。”有的说是红的,有的说是黄的,有的说是黑的,唐伯虎笑着说:“百无一是”。大家听了很愕然,都认为唐伯虎过于狂妄,出言不逊。祝枝山却识破了“百无一是”的谜面,并向大家解说了,众人听后,赞不绝口。
——唐伯虎认为能称为花中之王的是(
7.依据字理猜谜:
户上无点水下流,
水若不流人犯愁;
浇在田里当肥料,
随地方便行为丑。
五、简答题(10分)
1.
古人认为蚕能吐丝给人织锦,乃上天所赐,故视之为天虫、神虫,构字时就把“天虫”组合成上下结构的“蚕”字。知此理就不会写成上下结构的“夭虫”。
2. “募捐”的“募”容易与“暮、墓、幕”等字相混淆。可向学生这样提示字理:
3. “杯水车薪”的“薪”学生易写成“新”,可以这样向学生提示其字理:
4. “大名鼎鼎”学生易写成“大名顶顶”,可这样向学生提示其字理:
5. “粮食歉收”学生易写成“粮食欠收”,可这样向学生提示其字理:
“歉”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欠(人叹气)从兼(手爪持双禾),兼亦声。构形为人手上拿着禾穗在叹气,以此表示年成不好。可向学生出示“兼”的古文字:
只要知道“兼”与禾谷有关,禾谷又与年成有关,这样就不会把“粮食歉收”写成“粮食欠收”了。
片段一(甲教师)
师:你怎样记住“欢庆”的“庆”字呢?
生2: “庆”就是“广”字下面加个“大”。
生2:“广”表示房子,房子就是家,“家”里有了“大”喜事就要庆贺。
生3:“广”表示房子,房子就是家,而我们的祖国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最
大的喜事就是国庆节,所以到了十月一日我们就庆祝祖国的生日。
家有了喜事,于是手捧着鹿皮当着礼物前往庆贺。今天我们使用的是简化字的“庆”,同
学们能根据“广”和“大”的形和义结合起来理解“庆”字的字义,这样的识字方法很好。
甲教师顾形失义,未注意识字教学音形义结合的要求。乙教师注意形义结合,在科学识记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识记汉字形义。
2. 依据识字教学“音形义结合”的要求评析下面的教例:
(出示“青”,读准字音,强调是上下结构。再出示“清”,读准拼音“qīng”)
师:这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三点水“氵”是形旁表意,“青”是声旁表读音。
师:(出示“晴”)这也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你们怎么记呢?
生:“清”字去掉“氵”换上“日”就是“晴”。
师:真聪明!一学就会,顶呱呱,表扬他!
师:(出示“请”)这也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你们怎么记呢?
生:“晴”字去掉“日”换上“讠”就是“请”。
师:太好了!同学们掌握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就能很快地学会更多的生字。
(此后,教师再出示了以“青”作声旁的多个形声字,以下简述学生的发言)
生1:(教师出示“蜻”)“晴”字去掉“日”换上“虫”就是“蜻”。
生2:(教师出示“情”)“蜻”字去掉“虫”换上“忄”就是“情”。
生3:(教师出示“静”)“情”字去掉“忄”换上“争”就是“静”。
生4:(教师出示“精”)“静”字去掉“争”换上“米”就是“精”。
师:同学们学得真好,用上这样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我们学习汉字就会又快又好!
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只是简单地记住汉字的构形,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字义,才能牢固地识记汉字形义。如“情”字去掉“忄”换上“争”就是“静”。为什么换上“争”就是“静”呢?因为“静”与争闹有关,不“争”了自然就“静”下来了;“静”字去掉“争”换上“米”就是“精”,为什么换上“米”就是“精”呢?因为精细、精美和古代舂米有关,舂得细致,米就“精细、精白、精美”,胡乱舂捣几下,米就“粗糙”,所以“精”字用“米”作形旁。只有这样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学生才能形象牢固地识记汉字形义。
3.
“背信弃义”(重点析解从言的“誓”和“信”的字理)两个词语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字理教学。
……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最后,调达还是出卖了九色鹿,具体情节略。)
国王……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师:调达郑重起誓——
生: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师:可是,调达看了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的皇榜后,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他就——
生:进宫告密。
师:国王听了,立即调集军队,而后——
生:调达带路,浩浩荡荡地向着九色鹿的住地进发了。
师:调达之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现在却告密带路捕捉九色鹿,这种为了个人利益违背誓言,出卖他人的行为就叫——
生:背信弃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