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浸”字字理教学片段说课
(2012-10-16 17:15:13)
标签:
桂花雨句子出示字理教育 |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家乡亲人的眷恋。在教学中,抓住“浸”字感受桂花的香味迷人是重、难点之一。全国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理事长黄亢美老师曾经说过:从本源上了解字词,再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意,这样的析解方法,能抓住根本并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文中意,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于是,对于文中的“浸”字,我运用字理析词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析形索义,因义记形
(课件出示句子: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让学生朗读句子,引导学生感受花的香。哪一个字突出了“香”?引出重点词语“浸”。那么“浸”是什么意思?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是“泡”的意思。花香又不是液体,怎么能用“浸”字呢?先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看到“泡”的现象.然后讨论、交流。
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这个问题,我打算对重点词素进行析形索意。首先来看“浸”字的本意。(出示“浸”的字理课件)“浸”是左右结构,形声字,从水,侵省声。这是“浸”字的古文字,左边是“氵”,用水做偏旁的变写与水有关,右边的上面是一间屋子,屋子里有一只手拿着扫帚,下面是一只手把东西放到水里。表示浸湿东西就像入睡需要一段时间。(出示课件)后来逐渐演变成楷书“浸”。它的本义是泡在液体里或被液体渗入。
二、直观演示,加深记忆
(课件出示照片:演示红墨水浸湿白布的过程)经过老师直观地演示红墨水浸湿白布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就领悟了“浸”字的字义,这样既形象生动又使学生印象深刻。为了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个字,我给孩子们编了一个字谜,(课件出示字谜)“人不入侵水入侵,湿了衣衫湿裤裙;要知入侵水多少,用手一拧水淋淋。”在以后教学中,我们只要碰到带有“氵”的字,就可以用“水”去析解他们的形义。
引导学生讨论:水看得见摸得着吗?那花香呢?花香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我们的嗅觉感觉得到。请同学们再来美美地品读这个句子,要读出桂花的香来。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想想这个“浸”字在此应该怎样理解呢?由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进行小结:原来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此时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起来,活跃课堂氛围。(课件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品读句子分组讨论比较句子,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感受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理解“浸”字在句中的含义和在文中的妙用。
以上是我对“浸”字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我先从文中引出要析解的“浸”字,然后通过字理诠释,加深对“浸”字的理解,最后回归文本,理解“浸”在文中之义。这样的教学使抽象的分析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使蕴藏在他们身上学习的智慧能源和情感能源成倍地释放出来,让他们的创造火花得到迸发,真正地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字理教学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老师们,让我们在教学中善用字理,还汉字本真,在汉字字理中激情飞扬!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同行的指导和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