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危机干预高5.12地震地震心理心理危机干预5.12地震健康 |
分类: 社会关注与发展 |
什么是危机心理干预?
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在海啸期间,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
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
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
哪些心理需要。在海啸期间,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
;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
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海啸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
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海啸期间,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
包括身体有创伤的人,又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他们容易
出现心理问题。另外,不愿公开就医的人和有担心恐惧的普通大众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危机干预的方
法有多种形式。危机心理咨询与传统心理咨询不同,危机心理发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使用立即性、灵
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咨询策略来协助人们适应与度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心理支持性团体在
危机干预中得到广泛应用。
的恐慌。这时最好选择电话、上网等方式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来减轻内心的不安。坦然面
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抵制或否认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害怕、担忧、
惊慌和无助等心理体验,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切不可以烟酒来排遣压力,更不可有发怒等不良情绪出
现。同时,启动科学的心理调节措施,进行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小说,写日记,收
拾家务等等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小事情,转移自己的情绪,并保持良好的睡眠。
一些负性事件等。这时,家人要尽量理解,最好能够在一起,以增强相互的依赖和安全感。要充分尊重
他们的情绪反应,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信任,从而充满自豪与信心,以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几率,用
自己的信心去鼓励和激发亲人。
冲击往往较可预期的死亡(如亲人是因为癌症病故等)更加的令人难以承受,也使得哀恸反应可能会更强
烈,哀恸的历程会持续更久,而这次大地震所造成的意外死亡正是如此。
的过失)、愧疚、自责、焦虑、疲倦、无助感、孤独感、惊吓、苦苦思念。
过错。这时候心理干预是很重要的,需要安抚生还者的情绪,让他们明白是自然灾害夺去了他们的亲人
,而不是他们的错。
惯的新角色,并掌握以前不具备的一些生活技巧,从而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不能认识到环境已经改变,
从而重新界定生命的目标,就容易长期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对健康是极不利的。
会为我的孩子哀悼,我对他的爱的回忆会永远活着,但是生活会继续下去,不管怎样,我必须健康地活
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