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子教育撒谎杂谈 |
分类: 心理咨询与治疗 |
文/李子勋
|
面对孩子的撒谎,比较有用的办法是让他的撒谎不能获益,如果让撒谎获益,撒谎就会不自主地延续。 儿童的获益并不一定是物质方面的东西,很多情况是需要父母表现出一种着急的、担心的情绪,这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关心他的。有的父母缺少与孩子的亲密交流,主动关注也不够,每当孩子感觉到寂寞的时候,就说一些想像的谎言来让父母着急,以换取父母对自己的在意,哪怕事后受到惩罚也在所不惜(因为在孩子看来,受惩罚也是一种变相的关爱。) 分析一个孩子的“撒谎”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情绪体验、心理动机、潜在的获益性。 比如说玲玲说在幼儿园被人欺负,在情绪体验方面可能来源于一种关系焦虑。每个孩子在群体活动中,最初都会体验到受挫和孤独感,也不排除他会把一些不安投射到某些具有攻击色彩的孩子身上。她说某某欺负她,在感觉上是成立的,在真实性方面是夸大的。撒谎动机可能曲折地表现出对上幼儿园的心理抵抗。潜在的获益除了要释放委屈心境外,也希望从父母那儿获情感与物质补偿,有时也是逃避某些责任或为自己寻找理由。 处理孩子的谎言,父母应该对孩子内心不快乐的感觉有恰当的同情,让孩子明白你真正理解他。有时需要改译孩子的语言,把“谎言”变成一种希望或猜想,要孩子注意到真实和想像的差别。同时,要针对撒谎的对象给予一些积极的提示,比如,可以温柔地对玲玲说:“那男孩来招你其实是喜欢你,你看他主动把玩具……”或者亲热地抱着她说:“宝贝,我知道在幼儿园有些孩子们会欺负你,也不像在家里这么自由。”待表达了足够的理解和同情后话锋一转,说:“今天阿姨教了你什么好东西?”或“今天有没有做什么有趣的游戏?”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积极情绪方面,在孩子回答这些问题时,用欣赏的眼光看她并给予及时的赞许,玲玲内心的不快感很快就会缓解。这样做,既满足了孩子对父母的心理诉求,又强化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正面认识。 处理孩子谎言的原则是充分地肯定,再部分地否定。如何处理获益,办法是先给他一些表扬,关爱或物质奖励,许多孩子会恰如其分地使用“撒谎”技术来获得与父母的亲密感,适当的补偿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有好处的。如果遇到过度“撒谎”的孩子,就要使用消退技术,在孩子表现正性情绪时给予他极大的好处,满足他的要求;在孩子表现负性情绪或撒谎时,却给予冷处理,耐心地听,然后微笑着一言不发地离开,让孩子意识到这样做得不到预想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