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平外传》 畅饮

标签:
365教育情感时评文化 |
http://s9/bmiddle/001nSfV5zy6SAIcFegU48&690
孙少平和雷汉义俩人将一瓶白酒喝了底朝天,俩人又各自喝了两瓶啤酒,点的几个菜早被他们捞吃的干净,只剩下点汤水。就那样,他们还不时在一杯啤酒下肚后,把筷子伸进盘里搅腾几下。筷子刺透汤水只接戳到了盘底,不时发出嘭嘭声响。
醉意明显地盘到了俩人的脸上。
孙少平的脸色更是难看。那条从眉间斜拉到脸颊的肉红色伤疤,因为酒精的刺激,颜色变得发紫,就像一条长长的蜈蚣爬在脸上,从那墨镜两端伸展出来,让人心里不免感到一缕的难过,也弥散着一丝的恐怖。
那曾是一张多么英俊、青春的脸庞啊!
孙少平现在不会在意自己的脸庞。他心中燃烧的不是酒精,而是青春的烈焰。他从雷区长粗鲁的话语里,分明体会到的是对自己寄予的关爱和期盼。那擂在自己肩头的拳头,传导过来的分量,让他觉得自己未来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日头偏西的时候,孙少平和雷汉义俩人摇摇晃晃才从饭馆出了门。
孙少平踉跄着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同宿舍的有的下井,有的趁着星期天出去逛荡了,宿舍里空无一人。孙少平进门掀开了自己那布满灰尘发黑的蚊帐,倒头睡进了被窝,一夜都没醒来。
孙少平沉醉于梦乡。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归来,已在大牙湾煤矿掀起了层层波澜。
一大早,孙少平从睡梦中刚刚苏醒,从那黑乎乎蚊帐里探出头来,看到安锁子手里捧着杯水正站在自己的床前。
安锁子还是那副德性,见孙少平醒来,讨好似的忙着把孙少平扶直了身子,靠在床头木栏上,又把那杯温水递到了少平的手里。“班长,哪个龟孙子给你灌这么多尿的?”说完,一脸怪笑地看着孙少平。
少平撇了眼安锁子,一把夺过茶杯,咕隆咕隆一饮而尽。“你他妈的,我看你是尿涨多了,一大早满嘴的骚气!”突然间,他发现自己的话一点也不比安锁子的文雅,显得十分的粗俗,不禁自嘲地笑了笑。
“你小子一早不睡觉,站这等我起来撒尿?”少平一夜未醒,刚才又喝了一大杯水,膀胱膨胀的来了尿意。他赶忙爬起来,到卫生间稀里哗啦给释放掉,接着又钻进了被窝。
“班长,我愿意跟你······”安锁子狠狠吸了一口烟,“那个,那个班长······”他不知道怎么才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开在春风里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
你的笑容这样熟悉
我一时想不起
啊~~在梦里
梦里梦里见过你
甜蜜笑得多甜蜜
是你~是你~梦见的就是你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
你的笑容这样熟悉
我一时想不起
啊~~在梦里
············
山湾里不知道谁家录音机播放着邓丽君《甜蜜蜜》这首歌。歌声轻柔、缠绵,随着山风,又轻柔地飘进的少平的心里。
怎么少平刚刚从省城康复归来,记者就如影而至呢?还要把他作为新闻人物来采访报道,这事看起来怎么也有点邪乎劲。
铜城矿务局是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煤炭企业,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铿锵步伐,承载着几代矿工的梦想和追求,自诞生之日始,已悄然走过了整整三十个春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百十公里方圆自然矿区内分布着华玉、石节、张家沟、李家凹等十来家煤矿,包括那些协议工,职工总数达到数万人。大牙湾煤矿只是其中的一个中等级的煤矿。
孙少平也就是这数万掏碳工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在那些每天重复踏着同样节奏,在黑漆的井下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上井来一身疲惫就想躺倒睡觉的人群中,少平毫不例外地和其他人一样黑不溜秋,那么普通。那么平常。
不平常的是,少平对繁重艰苦又充满了危险的掏碳,却始终怀着一份敬意,把劳动看作无比的神圣和光荣。他把青春的激情化作挥洒的汗水,浇铸成自己步步坚实的足印,有时也用汗水冲刷掉心中的痛苦和烦恼。
更重要的是,他不是一台简单的没有思想的挖煤机器。他啃着窝窝头,看的是《参考消息》,他的思想来源于现实生活,可往往穿越了现实生活的羁绊,步入到金字塔的塔顶。在那里他可以俯视世间的一切,承受生命中经历的挫折、痛苦、压抑、愤懑·····他的生命已经达到了高度完美,就像精神不再需要物质和肉体。
生命的本意就是个生死轮回的过程,它不单单是活的时间长短,更多的是活的有高度和厚度,是个多维立体的精神和物质高度结合体。
少平引起矿务局领导重视的就是雷汉义一手挑起的“中南海事件”。这场风波的影响力也波及到了矿务局。矿务局领导也觉得事有蹊跷,派人到大牙湾一了解,感觉少平这个采煤工真的不是凡角。在矿务局表彰的“青年突击手”队伍里,少平的名字赫然在列,让领导更惊讶的是这个孙少平曾经发明了“农忙保勤经验”,曾在全局各矿大力推广,只不过他当时是个无名小卒,一个才干被淹没了的小小的采煤班长。特别是少平在矿难面前舍身救人的壮举让矿务局领导受到了震撼。
这样一个先进典型一个有为的青年,为什么不能树立起来呢?至于他的违章当属小错误,批评教育下就是了。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的。
领导重视,万事皆易。矿务局领导立马指示局宣传部要抓好这一典型,大张旗鼓进行宣传。这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立刻又下达到局矿工报社。报社总编更是不敢怠慢,除过召开总编辑联席会议,决定由分管具体编辑业务的一副总编牵头负责,并成立了相应的特别报道小组。
就在孙少平回来的前两天,特别报道小组的两名记者先行赶到了大牙湾,开始了外围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