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早教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了吗?

(2010-03-25 03:30:02)
标签:

击鼓传花

儿童

早教

问题

回答

杂谈

分类: 育儿心得

感谢齐樱子点名邀我参加这次击鼓传花,其实已经有很久不参加这个游戏了,但是这次是测试的形式,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想了解下自己的育儿水准,所以赶紧来接招,嘻嘻。

 

测测你的适龄育儿指数

测测你的早教是否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孩子的成长,每一步我们都在关注:

宝宝1岁了,很想培养他的阅读兴趣,但为什么总是爱撕书呢;

宝宝2岁了,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变得不听话了,什么事情都要说“不”;

宝宝3岁了,喜欢和我做约定,却经常会说话不算话,该怎么办;

宝宝4岁了,突然出现了撒谎行为,我该如何教育他呢;

宝宝5岁了,即将面临入学,该在哪些方面做好入学准备呢;

……

……

    在我们温柔的目光中,宝宝一天天长大,而我们也在伴随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一步步成熟,由孩子刚降临时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从容不迫;宝宝每成长一步,我们都会面临新的问题,怎样的解决方案,才是最符合每个年龄段宝宝成长特点的最佳方法?怎样的解决方案,才更适合推荐给其他遇到同类问题的宝宝父母?

 

适龄育儿指数测评(点击立刻参加)

 

游戏规则:

1、  请点击参加“适龄育儿指数测评”活动,并把最终得分写在下面:

2、  请写出一道目前你在育儿之路中最头疼的问题,注明宝宝的年龄段,然后把活动传递给你的5位博客好友,并发用各种方法通知博友(留言、纸条、Q……),邀请好友来参加测评游戏,对你的问题做出他认为合理的解答。

3、  被点名者不得拒绝回答问题,完成游戏的人将会永远得到大家的祝福。这5个人要在自己的blog里注明是从哪里接到的,继续按照游戏规则参加测评并写出自己在育儿之路中最头疼的问题,并且再传给其他5个人,让游戏继续下去,不得回传。被点到名字的人将会得到大家的祝福,并且所有美好的愿望都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我得了80分,我答错的一题是:

 

Q1(5-6岁)、小叶特别喜欢吃糖。虽然她知道吃太多糖会长蛀牙,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天,她已经一连吃了五六块糖,还想继续吃……如果您是小叶的家长,您会怎么做呢?

 

A、把糖果盒收起来放到孩子看不见的地方。

B、和孩子约定每天最多能吃几块糖,如果多吃了,明后天就不能再吃。

C、马上制止孩子继续吃糖的行为,并使其理解多吃糖的不良后果

 

答案:C  解读:

5岁多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简单地把孩子想得到的东西放到他看不见的地方,就浪费了一次增强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机会。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意注意的能力已有较大提高,当家长想利用其他事物转移孩子注意力时,往往不那么容易。因而A选项对5岁多的孩子不合适。同时,考虑到孩子一次性吃糖过多会对身体不利,所以不选用B的做法。在此情况下家长可以表现得严肃一些,让孩子明确知道家长对其行为的态度。但为了让孩子清楚明白地了解“不自我控制”的危害,还要和孩子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联系孩子已有的不愉快的生病经验,使其理解多吃糖的不良后果,理解家长为什么要阻止他的行为

 

我选择的答案是 B,因为我觉得五六岁的孩子不可能还不明白吃多了糖的不良后果,他们只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对他们的行为作出规范,而不是简单的说教。但是,显而易见,俺的答案是错的,至少不是专家们认为最得当,最完美的。其实我觉得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成长环境也不同,很难说这样的标准答案就会在所有的孩子和所有的家庭适用,而且也许有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把B答案和C答案融合在一起才有效果呢。

 

齐樱子的问题是:宝宝比较娇气,粘妈妈,干什么都要妈妈陪,我希望他是一个勇敢乐观,开朗大方的孩子,还要有男子汉气质;当然他已经进步了一点,可还不够。做些什么可以帮他往这方面发展一些呢?

 

俺的回答

 

1 让爸爸多参与宝宝的教育,我记得果果以前幼儿园的园长说过:小男孩应该有专门的时间和爸爸“打闹”,要像小狮子那样跟爸爸摸爬滚打“学艺”。这个“艺”,不是我们华裔爸爸善长的数理化,而是身体上的运动,甚至“打架和争夺”。

 

2 多让他和同龄的小男孩玩,多让他参加孩子们之间的社会活动。

 

3 我听幼儿心理专家说过,孩子五岁之前,性别差异是不明显的,虽然我们养育的是将来的“男子汉”,但是别忘了,他们还是男孩,孩!所以你和我一样,放宽心,好好享受这几年粘乎的时光吧。

 

 

我就不点名把花传下去了,欢迎大家自行前去测试,答案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