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春山:一张35年前准考证的故事——我到二中来高考

(2021-06-30 15:14:05)
一张35年前准考证的故事——我到二中来高考

我到二中来高考

文/高春山

https://img12.iqilu.com/10339/sucaiku/compress/202106/08/8f1b933a4d7d40cf8d5495e06ff96294.png

这是我保存了35年的高考准考证,它是我当年参与“万人同挤独木桥”的历史见证。这么多年,在我的耳畔,还时时回荡起那一年步入考场的跫然足音。

上世纪八十年代,武城县有5所高中学校,其中武城一中、武城二中教学质量最好,我当时就读于位于老城的武城一中文科班。因为语文拉不开成绩,文科班成绩排名靠前的都是几位数学尖子生。我语文特别是作文成绩不错,而数学却是我挥之不去的梦魇。离高考只剩下半年了,同学们都摆出了最后冲刺的态势,我心急如焚,数学课使劲听讲,作文课也演算起数学题。

人们常常把高考比作“万人同挤独木桥”。其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高中同学连挤“独木桥”的资格也没有,因为在高考之前的两个月,要经历一次残酷的“预选”考试,大部分同学将在“预选”中惨遭淘汰,失去参加高考的资格。经过半年的恶补,我万幸成为了这少数有资格参加高考的一分子。

终于要上“战场”了,考点设在县城的武城二中。学校租了辆客运汽车去送我们,大部分人第一次乘坐汽车,都感到又紧张又骄傲。到县城后,我住在了在县城工作的大哥家里。

https://img12.iqilu.com/10339/sucaiku/compress/202106/08/96d04d0a25534bd79ab041aa3eb26b41.png

那时的高考时间就定在七月的七、八、九号三天,文科每天考两门,理科最后一天外加一门。那时正值酷暑,闷热难耐,再加以高考的紧张,更添了几分焦灼,晚上难以入睡。我向大哥要安定片,他单位的小刘买来一瓶,嘻笑着说:“考好了吃一片,考不好吃一瓶。”气得我恨不得对着他笑嘻嘻的脸打一巴掌!高考第一门是语文,作文的题目是《树木·森林·气候》,要求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休息好的我全然没有了以往的兴奋和灵感,虽然也完成了考试,但总感觉没有发挥到最好。

第二天是文科生的两座大山——数学和英语。数学考试我出人意料地发挥正常,因为我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对难度大的题目根本不去考虑,反倒能静下心对付那些难度较小的考题。英语对我也是难啃的骨头,高考前我没把它像数学一样当作攻关的重点,是因为当时大家的英语普遍都不好。从这年开始,英语高考纳入了计算机阅卷模式,考生需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抹答案。英语试题以选择题居多,这给了我投机取巧的机会,题会的就按自己理解的去填,不会的就都只填“C”。过多的题量拖累了那些“好学生”,影响了他们在最后一两道大题上的发挥,这样就拉近了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高考成绩公布了,英语这门课,我竟与一位英语很棒的同学的分数一分不差。

高考完了就是静默的等待。我开始归入到一个普通农民的日常作息:弯腰给棉花打杈,背药桶给棉花打药,光脚在地里浇水,晚上在有灯没电的黑屋里睡觉。与他们所不同的,是无论干什么,我脖上都要挎着我的收音机;无论多累,我睡前都要在煤油灯下看上一会儿小说。我干活尽量避开人群,怕别人问“考上了吗?”我表面平静如水,内心里却翻江倒海。我在恐惧中等待着。

永远忘不了——那个夏日特别清爽的一个早晨,我在半睡半醒间,隐隐约约听到一个声音:“春山舅的录取通知书,……我去办事捎来的……他考上了!”听到消息,我没有立刻跑出去,而是继续在床上静静地躺着,这幸福来得太猛太浓太沉太重,我需要慢慢接受,再去慢慢享受……

接下来的日子,我继续着我的作息,继续着我的平静如水,也继续着内心的翻江倒海。我只管保持自己表面的矜持而无需吹嘘什么,街头乘凉的那些老头儿老太太已经为我总结出好几十条“必须能”考上大学的理由。我尽量避开人群,因为面对着雨点般落下的“恭贺”,我不知该如何应答。甚至有一次我走在大街上,巷口几个正玩耍的孩子互相转告说“这是大学生”,然后悄悄跟随了我一路。

村里人把考上学的人都叫“大学生”,而实际上我只是个专科生。我们班考得最好的是一个“委托培养”的本科生,更多的是中专生,这些人加起来也达不到十个,而我们全班有五六十人。不管中专还是大专,只要考上了就实现了跳出“农门”的大目标,就是这几十人当中的“幸运儿”。

学校报到的日子到了,我要去县城与大哥汇合,然后他再用单位的吉普车送我去学校。我带上被褥乘上了村里玉山哥去县城贩菜的三轮车,他夫妇两个挤在前面狭窄的小驾驶室里,我一个人站在后面拉货的车斗上。初秋的早晨略有寒意,但我的内心却是火热的,仿佛自己人生所有的烦恼都浸没在那个撩人的“七月”里。我带着满腔的兴奋向前,向前……在这以后无数的日子里,我经历了太多的“愉快的旅行”,但任何一次旅行的经历,都比不过这次的“三轮车之旅”。

作者简介

https://img12.iqilu.com/10339/sucaiku/compress/202106/08/be73090ba32647de94c8581ba1874ee3.png

高春山,武城县融媒体中心资深记者,在新闻战线工作30余年,荣获“全国资深新闻工作者”、德州市“十佳记者”称号,新闻作品多次被国家、省、市级媒体采用,荣获国家和省级新闻单位或媒体表彰奖励26项,获市级新闻单位或媒体表彰奖励69项。

主播简介

https://img12.iqilu.com/10339/sucaiku/compress/202106/08/e8054d954c15493088ff9a38d3e0ba28.png

徐旖,武城融媒体中心新闻主播。

闪电新闻记者 韩莹  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