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书法
丰县有句俗语,叫:“二十三拜都拜了,还差最后一哆嗦吗?”指做事情要善始善终、一鼓作气,不要半途而废。
http://p3.pstatp.com/large/1b7e000121942dca9d54
啥是二十四拜?中老年人估计都知道的差不多,青少年知道的就寥寥了。咱今天就说说二十四拜和三六九叩是咋行的。
叩拜,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一种隆重的礼仪方式,只有在祭祀、拜奠、拜寿、拜年等场合使用,其他场合是不随便使用的。
http://p3.pstatp.com/large/1b7b000132f05927bec6
揖礼:称为作揖。行礼人站立,脚跟并拢呈外八字形,两臂自然下垂,目平视;行礼时,腰弯曲向前,双手手指微屈,二食指、大拇指节靠拢,从膝下前合拢提起,腰慢慢直立,双手随之慢举与双眉平;稍停,再慢慢下落至脐部,双手分开贴裤腿缝。如此反复,可行多次。
跪礼:俗称“磕头”。行礼人双腿弯曲,双膝着地(称为跪),腰挺直,目平视,双手自然下垂;磕头时,双手手指伸开相向执地,腰弯曲,头磕向地面。每磕完一个头,腰直起如开始状,如此反复多次。
磕头是“神三鬼四”,即是对神灵、对活人连磕三个头,对死人连磕四个头。根据磕头和作揖的次数,分为一揖一叩、三揖五叩、三揖(六)九叩、懒三揖(六)九叩、九揖九叩、九揖十八叩、八拜大礼、十拜大礼、二十四拜大礼等。
丰沛县对叩拜礼有规定,娘家侄、外甥、闺女婿等血脉至亲须行二十四拜大礼,其它直系晚辈行三揖(六)九叩礼,关系平常的行三揖(六)九叩,关系较远的行懒三揖(六)九叩。拜仁兄弟时须行八拜大礼;仁兄弟的祖父母、父母过寿或者去世,必须行二十四拜大礼。
http://p3.pstatp.com/large/1b7d000126d724c28b26
一揖跪一叩:先作揖,接着顺势再磕一个头。过年的时候,拜年用此礼。
三揖(六)九叩:磕完一个头后,每次都站起来作揖后再跪下磕下一个,连续磕四个头;磕完四个,站起来向前走至供桌右前方跪下来敬香,敬好香不起身再磕一个;然后再起身回到原位,磕完一个头后,每次都站起来作揖后再跪下磕下一个,连续磕四个,总共是九个头。
懒三揖(六)九叩:磕完一个后不起身,跪直后直接再磕下一个,连续磕四个头;磕完四个,站起来向前走至供桌前作揖打躬敬香,敬完香作揖结束后不磕头;转身回到原位后,磕完一个后不起身,跪直后直接再磕下一个,连续磕四个。称为懒头。
http://p3.pstatp.com/large/1b7b0001355039ea2888
二十四拜:一般是走剪子股,这套礼仪短则十分钟,长则可以行一小时。此为大礼,一般是闺女婿和女方的娘家亲戚行此礼,也是祭祀、拜奠、拜寿的重头戏。
行此礼的时候,不可慌张、不可行错、不可散漫,要把握好顺序、节奏。磕头、起身中间耗费的时间要差不多,行的时候要严肃庄重,给人一种老成稳重的感觉。要是二十四拜行差了、出洋相了,那是真丢人啦!
听到大老执报:“XX庄的贵客烧纸,鸣炮奏乐!”时,一行人开始从大门外走进灵棚,在供桌的正前方站稳。一人在前主行礼,站在众人前面,供桌正中间,面对供桌;众人在主行礼人的后边随行礼。
如果伴行礼的人群中有长辈,主行礼者须先转身向后面对众人弯腰作揖,然后转身面对供桌,大家一起作揖。伴行礼的人作揖后叩头跪直,主行礼者作揖后开始准备行礼。
第一次:主行礼者先跪地连续磕三个头。有的是磕完一个后不起身,跪直后直接再磕下一个;有的是磕完一个头后,每次都站起来作揖后再跪下磕头。
第二次(图1):主行礼者磕完三个头后起身,向前走三步居中站立,如第一次那样作揖跪地磕三个头。
第三次(图2):主行礼者接着站起来向前走,直到供桌的右前方跪下来敬第一次香,敬好香后不起身再磕一个头。
第四次(图3):主行礼者敬完第一次香后,就朝着供桌的左前方往回走,回到和第一次跪地磕头般齐的横向水平线上,如第一次那样,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
第五次(图4):主行礼者往自身的左前方前进三步,至中间第二次磕头的位置,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
第六次(5):主行礼者接着往前走,直到供桌的右前方跪下来敬第二次香,敬好香后不起身再磕一个头。
第七次(6):主行礼者敬完第二次香后,就朝着供桌的右前方往回走,回到和第一次跪地磕头般齐的横向水平线上,如第一次那样,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
第八次(7):主行礼者往自身的右前方前进三步,至中间第二次磕头的位置,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
第九次(8):主行礼者接着往前走,直到供桌的右前方跪下来敬第三次香,敬好香后不起身再磕一个头。
第十次(9):主行礼者敬完第三次香后,回到第一次跪地磕头的位置,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最重要的是磕最后一个头的时候,要向后面的同伴打个招呼,大家一起磕头起身、行礼作揖。
第11次(10):作揖后,大家以右手掩面嚎啕哭泣,哭喊着对死者的称呼往自身的右前方走,进灵屋吊唁,至此礼成。
来源:丰县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