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彭怡平:用镜头检阅浪漫之都的女人

(2014-02-09 18:38:54)
标签:

彭怡平

寻味法国

美食

摄影

历史

文化

分类: 书能载道

http://s13/bmiddle/001nRB0vgy6GskgRjha4c&690


 

彭怡平,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巴黎索尔本第一大学电影电视系博士候选大结业。通晓法、日、英、德、拉丁文,是个热爱电影、欣赏艺术、崇尚旅行、喜爱美食与音乐的生活艺术家、专业影评人、旅游文学作家与文化评论者。作品有《隐藏的美味》《巴黎·夜·爵士》《巴黎电影院》《她的故事》《安格尔的小提琴》《寻味法国》等。

 

文图/范典

 

  

说起去法国留学,彭怡平便会想到“苹果的故事”。有一次她应邀去台北一家咖啡馆作客,亲口尝到了店主为她精心准备的苹果派和苹果鸡尾酒。她在大学期间就学会了4种语言:德文、法文、日文、拉丁文,正期待出国深造。恰巧咖啡馆的店主是一位留法回来的画家,他告诉彭怡平,在法国,光是以苹果为食谱的菜肴就有300多道。简单的一颗苹果,就能幻化成为300多种不同固体的、液体的料理,可想而知,那个国度的文化一定深奥莫测。

        

一颗苹果启发了彭怡平,让她毫不犹豫的背起行囊,从台湾眷村走向璀璨耀眼的法国巴黎。在那儿学习和工作了18年,专攻电影的她,不仅喜爱旅行和美食,涉足剧本创作、纪录片拍摄及日本、法国文化的深度研究,而且经常在国内外知名艺廊举办个人摄影展,文章及摄影作品常见于港台、大陆各地区报刊。从学习到生活再到事业,她的视野从浅表迈往深邃,她的人生也从而在写作中积淀出智慧的光芒。

      

《寻味法国》是她最新出版的一本美食文化的作品,将法国料理艺术、人文理念、地域美食、餐厅文化通过图片、历史的细致整合完整地集结一册,不仅让你见识法国美味的前生今世,也让那些老饕们在流涎之余心向往之。

      

这算不算是当初“一只苹果”引发的圆梦之作呢?

      

自由,让生命活出厚度与宽度

      

彭怡平出过十来本书,多与艺术、文化、历史、旅游相关,出书频率之快,作品内涵养分之高令人叫绝。很多作家回想起出第一本书时的艰辛,不免心潮澎湃,可彭怡平出第一本书却是顺理成章,得心应手。

      

当时台湾媒体找几位报导员一起写关于每个人想象中的巴黎的文章,彭怡平也在征稿队伍当中,不过她的文章角度新颖、观点独到,很快就被慧眼识中,《商业周刊》的编辑更是主动约她写书。彭怡平为此还特意到诚品书店逛了一圈,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写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饮食文化书籍。提出方案后,立即获得首肯,亚都丽致(台湾五星级大饭店)的老板给她一周时间准备。于是真正想干一番事业的彭怡平就率领了两名摄影助理,文编和美编,还有当时的行政主厨、法国主厨、行政外场人员等将近一百个人,用拍电影的方式写出了第一本书《隐藏的美味》。

      

这本书在有些人看来或许还有些“曲高和寡”,但一版再版的销售纪录却用事实告慰了作者本人。她没有固步自封、重复自己,而是“用同样的生命长度,活出别人两三辈子的宽度和厚度”。她的步履行经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拥有“自由、革命与艺术”之称的法国让她最为难忘。她说:“我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渴望自由的活着,自由的感受人生中接触的人、事、物,并且把这种感受用各种方式记录、留存下来,与我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朋友分享。”

 

文化,让沟通跨越国界与性别

      

后来,她写出了《巴黎电影院》《她的故事》《安格尔的小提琴》《寻味法国》等作品,在这些图文并茂的精装书籍中,彭怡平亦文亦图,坚守了她摄影师的身份和作家的独特视角。她像是一个文化使者,将巴黎的浪漫故事和人文特质带到中国,让更多人读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城市细节;她亦像一个雕刻家,将世界女性群像塑造出来,为向那些书写History的男性权威叫板,也为女性至今仍脱离不开社会束缚而叫屈——她质疑这个世界上,历史为何只是His Story,而不是Her Story

      

除了将西方文化引介回国,她还在台湾创办了民间教育机构“风雅堂”。这三字一方面效法《诗经》里民歌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即关照社会现况以及反映人民情感与庶民生活的“风”,以及《诗经》中呈现精致艺术与文化的“雅”。为此,彭怡平特意委托她一生勤练书法的父亲题字,旨在承先启后,惕厉自我,要以其父日练书法的精神与其人生修为来做出“风雅堂”的内涵。

      

彭怡平期望能效法中国古代书院的精神,为中国社会栽培出一批风雅之士,不仅以“身为风雅之士”为荣,更以“成就风雅社会”做为永久志业为目标。

   

身为《风雅堂》的艺术总监,彭怡平负责整个“风雅堂”的精神内涵的建立与创造,期待透过不断精心打造的活动,使其成为这些学员心中第一品牌的人文艺术中心。

   

而今,她一次次往返于法国、大陆和台湾,为新书作宣传、为个人摄影布展、受邀参加沙龙讲座,有她的地方,必将折射出灵魂与世界交叠的光影。

 

Q&A

 

Q:你认为法国食文化的渊源自哪儿?

 

A每个国家都有其饮食文化,但就饮食文化的精致度,细腻度与深度广度,恐怕,法国的饮食文化是个中翘楚。这不仅因为长久以来,法国人以自身拥有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而自豪,更因法国诞生了不少位投身饮食文化的研究与撰述的大文豪为傲,他们先后撰写了无数本深具影响力的作品。比如以《味觉的生理学》为法国美食主义奠基的布里亚萨瓦兰,或以95部系列小说而立足法国文坛的《人间喜剧》作家巴尔扎克;更重要的是,法国人民热爱自然生活,从大自然中,他们培养出敏锐而丰富的心灵,以及珍惜天地万物的态度,这态度发挥于饮食中,就造就出法国独一无二的四季料理以及乡土特色料理。

 

Q:你曾写过《安格尔的小提琴》一安格尔的真正趣在音,那你的人生梦想是什么?

 

A我的梦想就是“以创作实践人生梦想,以梦想打造人生舞台。”我是一个爱作梦,勇于追梦与圆梦的梦想家。而我很幸运的是,一直可以在我的人生路上,竭尽所能地做我喜欢做的事。我从小立志做导演,拍电影,长大后进入巴黎的ESEC电影学院与索尔邦大学研读电影,撰写了几部法文长片脚本,拍摄了几部短片纪录片与剧情片;我后来爱上旅行,到现在游历了近50个国度;我热爱文学、艺术、摄影、电影、音乐与戏剧,因缘际会写出了几本有关这些主题的著作,也在国内外举办了好几次摄影个展,获得了不少肯定;这些都是我勇于逐梦而后才得以拥有的人生。

 

Q穿法国史、文化的一次次书写中,你有掘或者触到一些新的点和灵感?

 

A在我所游历的国度中,法国是唯一一个可以不断让我产生惊艳的国度!不仅因为它丰厚的文化宝藏,也因为法国人民全身上下流露出来的气质,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命热情,使得他们人人都有故事,而且每个人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一本巨作。我一点也不惊讶巴尔扎克有生之年可以洋洋洒洒地写出85巨册,当他生活在法国,尤其是巴黎,俯拾即是精采的人间风景。

 

Q得在影方面,是你的老

 

A事实上,我接触摄影之前,并未拜任何人为师。但是透过大量的影像阅读与影像丛书的涉猎与研究,我培养出自成一格的视点,这也形成日后我在拿起相机时,得以拍摄出不同于他人的影像。当我大学时代第一批拍摄与冲洗的影像被比利时教师收藏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日后,我会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我只是很自然而然地琢磨我的技艺,不曾间断地去探索与精益求精,直到我的影像引起媒体界与摄影界的关注。有趣的是,当这些摄影师只看我的作品时,他们往往以为我是男性,但是看到我本尊以后,他们仍难以置信地频频摇头并问我:“妳确定这些照片是妳拍摄的吗?”

 

尔后,当我发现台湾摄影界的影像多是千篇一律的美景与美人,构图与视点也如出一辙以后,我十分纳闷!也促使我开始思考“影像的本质”以及“我与摄影之间的关系”,这才开创出自成一个体系的“如何用摄影说故事”。

 

Q:现在拍纪录片异常艰难,你是如何去挖掘素材?如何做到材上的立与合正在制作什么作品?

 

A我拍摄过一个关于西班牙建筑大师高地的纪录片,也拍摄过一个关于同志游行以及巴黎中国年等主题的纪录片。对我而言,这些题材都是我有感觉并且有兴趣挖掘的主题。

 

我很少思考到这部纪录片拍给谁看的问题!我反而花很多时间在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角度切入主题,用什么视点来拍这样的题材,才能拍得与众不同?!电影界是个既封闭却又充满人情味的圈子。每位在电影圈工作者,都是既独立又必需与人合作。这是矛盾又有趣的地方。

 

我现在正在进行的是一部关于女人的房间的纪录片。

 

http://s15/mw690/001nRB0vgy6GskqpBU27e&690

《寻味法国》

作者: 彭怡平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2

定价: 68.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