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4b9fc65bgc1dbc332d603&690
分尸案已过去十多天,在十多天时间里,媒体猜测一一得到应证,受害者父母抵达加拿大、疑犯被抓、令人毛骨悚然的分尸视频震惊互联网,整个网络也因此血迹斑斑、透着一股血腥气。
分尸案以往都以文字或图片的报导形式,此次因凶手的肆无忌惮,公然挑衅公众的生理承受能力,得以让很多人目睹(更确切说,是让中国人亲睹同类被残忍肢解一幕)并对碎尸手段得以近一步认识。我没有强求观看,只是朋友无意间发给我视频,才揪着心看完。
从肢解、用冰锥猛刺身体,到奸尸、辱尸、吃尸块……凶手无所不用其极地施展残忍手段,令人咋舌,以致看的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他刀下那具身体只是一个橡皮人。凶手将其割头后放光了血,再进行肢解和划砍尸体时,皮脂泛开一层白,仅露一些残血。而尸体任由处置、无动于衷的状态,是物,而已非人。
如果以肢解一具橡皮人的步骤而言,对观众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媒体无缝不钻的报导能力却是连“橡皮人”也能唤起众生的怜悯——何况,这是一具活生生的人!关于林俊,只是千百万留学生或同性恋者的一员,普通得在大街上可以忽略不计,却因这起案件于全球人注目。他生前的朋友都评价说他:开朗、可爱、友善、孝顺。说起来,如同一个邻家哥哥般,接触到的人绝对不会把他将如此凶残的案件联系起来。他生前打工的便利店老板无法相信这个准时、守纪的好员工已然遇害,在便利店常与之交谈的女士听闻此事连连高声尖叫,而他的同学则称他平时低调行事,不与外国人来往,甚至不与同乡为伍。
从如今的新闻报导中,可以看到的一些情况与我此前写的文章中所推测的如出一辙:“他是一个孤独、易感伤的人”、“林俊去加拿大,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同性恋氛围’,他希望寻找到爱情”、“他甚至在博客上贴出裸露照片”……这正是与国内对同性恋者持偏见态度不无关系,在一个受到“性压抑”的国度镇日战战兢兢,不如躲在异域寻找肉体的欢娱。
从一帧帧他生前在微博及同志网站贴出的自拍裸露照看来,他的这种有意识的“裸露”,实际上是为争得更多同性的关注和认同,一边拼命健身、一边为着贫苦的生活、难言的性压抑作着挣扎。“裸露”的实质是遮掩自卑、沮丧,包括他的开朗、友善均建立于一颗受伤的灵魂。朋友称他容易为了爱情轻信他人,甚至有同学称林俊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说,他最大的野心就是寻找一份真正的爱——一个计算机系的理科生却只为了寻、找、爱!
很难想象,一个真挚而友善的人,最终却沦为了屠刀下的冤魂,只能怪遇人不淑、刚巧撞上一个视生命为儿戏的人的枪口上。话说回到凶手马尼奥塔身上,媒体的报导果然跟他的屠刀一样,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连他乘坐飞机逃离加国时的情景都勾勒毕现。同乘一驾飞机的乘客回忆说,马尼奥塔浑身散发着臭味,几次泫然欲泣的表情,转头一望,果然泪流满面。但乘客们余悸未了,凶手一上厕所,他们就怀疑在装设炸弹。可见这起事件在社会公众面前,造成了多大的恐怖效力!凶手恍如鳄鱼的眼泪,全然不似视频里那般张狂儿戏——再一次让我们目睹人性的复杂多变。
网络里贴满凭吊林俊的文章,让他从一个陌生人变成了一个我们都熟悉的人,熟悉之为熟悉,是因为生命具有类同,也使我们产生一种虚幻的假象认识,因为多媒介的参与,死亡的咫迟之遥既亲近又缥渺。尤其当一具美好的肉体浸渍于血污中支离破碎,极大限度地扩撑了我们对于身体易碎、生命易逝的惊惧心理。
从这起事件当中,我们至少可以吸取到几点教训:多关爱身边特殊人群,同时保护好自身,除密友外不与人单独约会。与人为善,至少可降低恶报风险。
新闻链接:
http://news.sohu.com/20120607/n344928180.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