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悲剧婚姻的阶层问题——评《猫打球商店》

(2008-08-22 17:16:08)
标签:

巴尔扎克

书评

人间喜剧

婚姻

猫打球商店

文化

分类: 艺术工厂

悲剧婚姻的阶层问题

——评《人间喜剧》之《猫打球商店》

 

 

悲剧婚姻的阶层问题——评《猫打球商店》

 

作者像

 

 

 

很佩服巴尔扎克,在短短的有生之年创作出《人间喜剧》这样的浩繁巨作。我推测一下,他短短51年寿辰,除去二三十年的知识、经验储备期,剩余的几十年几乎都是在写作中度过。他放弃了当一名公证人的机会,宁愿将自己的无限体验放置在文学的遐思与曼妙的幻想中。他惊人的体力与写作热情让其耗费精力——这不禁让我想起中国大西北的一位著名作家:路遥,曾经以《人生》、《平凡的世界》闻名于世,很多同行中人都说路遥是“写死的”,这句话放到巴尔扎克身上,也同样适用。

 

我看的这篇小说《猫打球商店》是巴尔扎克于1830年创作的,法国正爆发“七月革命”,而那时也恰恰是波兰音乐家肖邦流亡的时候,在电影《一曲难忘》中,肖邦和他老师来到一家餐馆,其中就有一个巴尔扎克埋头大吃的镜头。而他的画像也被挂在餐馆墙壁,可见当时的巴尔扎克已然出名。

 

《猫打球商店》在我看来,它由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组成。在描写奥古斯婷婚前生活时,作者用尽了各种手段、极尽刻画,无论是心理描写、人物描摹,还是对话、乃至极小的一个光影变化,都照顾到了。令人惊叹的是,巴尔扎克写作快、内容丰富,但丝毫没有偷工减料,他对每一个细节都照顾周详,对人物也有主次之别。这篇小说属于《人间喜剧》之《风俗研究》系列里第一篇章“私人生活”中的一个,既然是私人生活,相对来说,它是较为隐秘性的,但同时,在创作上又比较自由化、个人化。我觉得,换一个人来写,当然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小说。因为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巴尔扎克伟大在,他始终信守自己的创作意图:即全景化的展现当时法国人的生活情景。

 

小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但也可以花上一整天时间让人探讨研究。这是一个有关婚姻与爱情的故事,一个少女变成少妇,婚前与婚后生活的截然不同,让她的生命止步于27岁。虽然结尾很冷酷地让人联想到张爱玲在《花凋》中的结局,都是写到夭亡女子的墓碑,小说中的人物也确实存在相同境遇,那就是对爱情的一厢情愿,但两者带给我的感觉有所差别。前面说到巴尔扎克写的这篇小说由两种截种不同的风格组成,前一部分很鲜活,如同放电影般,人物栩栩如生,场景也十分通透明晰,但是后一部分,一下子就以客观的评述(夹叙夹议)的手法来展现奥古斯婷的婚后生活。这就不得不让我觉得,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巴尔扎克写到一半觉得枯燥,想早早结束本篇故事,所以基本上写到婚后,以一种相对简略的叙述方式来带过,很多时候会穿插一些自己的话语,而非人物的对话或者情节的进展来推动故事;二是前半部分也许是巴尔扎克道听途说的一则新闻,而后一部分是其的推测和揣摩,因此他以非常哲理化的语言来进行对婚姻和爱情之间的分割和剖析。

 

奥古斯婷是一位呢绒商纪尧姆先生的小女儿,美丽动人,有着一种朴素、乖巧的品质,有时会让人错认为是简·奥斯汀小说里的人物,她的美丽成了整个店面的一种点缀,所以当一位年轻画家经过这家店门口的时候,立即被她吸引了。画家爱上了她,并将整个店貌和里面的人物统统画到自己的画布上。开画展的时候,奥古斯婷认出了画里的自己,也因此对画家一见倾心。两人的爱情发生得比较急切,也可谓是冲破了层层阻挠。当时纪尧姆先生是想把大女儿托付给大伙计的,但大伙计爱的是小女儿,但因为家庭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他认为先嫁小女儿是会让他人抓为笑柄的。而另一方面,奥古斯婷和画家暗中设套,让家中常客——公证人太太——在父母面前美言几句,而他们付出的代价是给她画了幅人像。再加上画家的贵族身份,这样就让他顺理成章的娶到了奥古斯婷。可惜她的庸俗立刻让他厌倦,于是她尝试让自己变得高雅起来,读诗歌听音乐会,然而根本无法虏获他的心。最后,这位年轻的太太只好求助于娘家人,他的姐姐嫉妒她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姐夫也无可奈何,父母更是想通过法律手段,其实她只不过想挽回丈夫的爱而已。走投无路的她最后只好去求助伯爵夫人,因为她知道丈夫和这个女人有不伦之恋。她傻到不是去恨对方,而是去向对方求教如何挽回丈夫的心。同样是张爱玲,根据她剧本拍摄的电影《太太万岁》中,那位贤惠太太就厉害得多,跑到丈夫二奶家里捉弄对方一番,不仅揭穿对方怀孕假象,而且又极大讽刺了对方一把。而巴尔扎克创作的这个人物,显然是极为可怜的。她最终没有挽回丈夫的心,失去爱情滋润的她,立即凋谢。

 

巴尔扎克的叙述不是没有讽刺的意味,他在描述里面极为微小的隐藏了讽刺,比如对纪尧姆先生一家的描述。尤其是老板和伙计之间那种“猫”和“老鼠”的关系,写得很独到。从一道饭后点心的细节,讽刺了老板的吝啬小气。而人物的对白自然更为有趣、形象,有一段讲到“金钱”的话,是由纪尧姆先生口中说出的:“钱之所以是圆的,就是为了滚动吗?”在他眼里,钱也是扁的,是用来堆垒的。一样事物的两面性,在画家眼里,钱就是圆的,来得快,去得也快。而讲到婚姻和爱情,作者这样写道:“一个女子如果要幸福,必须与同一阶层的男人结婚,一个向上爬的人迟早要受到应有的惩罚,爱情很难抵得住家务的烦恼,必须一方有极坚强的品质,夫妻才能幸福。”这样的论调很容易看出,巴尔扎克不仅是小说家,而且具备了一个哲学家的头脑,尽管当时他未曾结婚,对婚姻和爱情的看法却是如此老到。也从这一句话里推测作者为何要取此小说的名字。故事里这家呢绒店的店名就叫“猫打球商店”,为何这样叫法?书里开篇有大段的描述,说店门的招牌即是一幅古朴的画,上面有一只猫和人在打网球——这其实就已经隐含了亘古不变的哲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婚姻也因如此,“一个女子如果要幸福,必须与同一阶层的男人结婚……”

 

再一想,革命也如此,正因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难以平衡,才一次次产生冲突。再一想,不仅婚姻、革命如此,世间物皆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