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 |
分类: 银海抛砖 |
鼓艺传神更传情
——看《战鼓》有感
看毕国智这部《战鼓》,感觉到他的匠心别具,但感觉不到影片本身的魅力所在,为何这样说呢?导演在拍摄影片的后半段时,似乎执意于探寻“禅鼓”本身的意韵所在,把剧情进展减缓,难怪我身边一同观影的美眉哈欠连天。
这部片子的故事性明显没有他之前那部《海南鸡饭》来得强,虽然影片开头挺抓人,一帮黑社会暴徒之间的对话也是惊心动魄的,曾江这个老戏骨一脸横肉,和梁家辉冷眉相对,就不禁让人心胆生寒。但其实,真正的男主角是房祖名,他饰演的Sid顽皮到跟曾江的情妇轧姘头,以至老头气得要跺掉他两只手。无奈之下,他逃去台湾阳明山,在山上,他加入了“禅鼓”队,与那些打鼓之人朝夕相处,暴燥、顽皮、好动的Sid逐渐冷静下来,甚至在他老爸嘱托将帮会生意交由他时,他全盘转交给爸爸的手下……
在看这部影片前,我并不晓得台湾有个“优人神鼓”这个组织,但却知道林觉民的“云门舞集”,那种对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扩展和融入其实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他们的艺术表现,我看过“云门”的《水月》,舞台之上男女舞蹈家将太极阴阳的精髓植入了表演当中,与水的贴合又表现出另一种舞台表现手法,那“形”那“状”跟电影一开场,舞台影像极其相似。我记得林觉民当初创办“云门”也是和舞员们一起在山下面镇日练习打坐、太极拳,吸取自然山水中的灵性……而“优人神鼓”显然在这方面参照了他们的成功经验。虽说是“鼓”,但精神是相通的。据说毕国智正是受了他们影响,耳闻目濡多了,想法出来了,灵感也就来了。但其实,用“黑帮后代”的心智回归来作整个影片的贯穿,并不是很新颖,而且因为这个人物相对来说并不厚实,有些单薄,好像将一件很厚重的文化盔甲披到他身上,扛不起来。
在《海南鸡饭》中,毕国智讲述了文化传承的对接与创新,却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外壳,以老板娘的三个儿子都为基佬这种不争的事实来反观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与交融,那在这部片子中,毕国智同样也讲述了父子之间的亲情关系:既是冲突的,又是相融的。梁家辉饰演的父亲外厉内荏,一开始Sid和他姐姐都与之对抗,而且他们都为父亲的死而愧疚不已。特别是监狱敲鼓那场戏,“鼓”一下子将两代人的那种情感串联一起,让人动容。“鼓”在这时已经不成其然为“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传递父子之情的工具,这是它本身的退化,但同时也更贴切的反映了影片主题。在舞台演出上,一边是Sid激情澎湃的击鼓,另一边却是他父亲的配合,父亲的敲打停歇后,儿子的敲打更加振奋人心,这是一种情义上的接力,更展现了“禅鼓”的精义所在。
关于李心洁与房祖名的表演,我不敢苟同,觉得失去了剧情的曲折离奇,本身就是对演技的一大挑战,显然两人太执迷于打鼓技术的训练,少却了几分表演上的钻研。倒是梁家辉和曾江几位老演员还值得一看。由“优人神鼓”倾情参演的这帮台湾成员,虽然外形并不出众,但他们身上似乎倒的确渗透了几分禅韵神意在里面,他们的表演很朴实自然,让影片穿透出一股亲切感,也是影片本身质感通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