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贺兰山

(2022-12-06 13:20:13)
标签:

旅游

   北宋 岳飞的《满江红》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诗句中充满豪气也显露出苍凉。从秦汉到清代,贺兰山的战事就从未消停过,王朝交替更迭,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北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其中十一世纪初,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国最有特色。如今太平盛世,吸引很多人前来观光、探索,2022年的夏天,风和日丽,我们驾车来到银川市贺兰山下。穿越贺兰山   
    灰褐色的贺兰山脉岩石裸露,山脉呈南北走向长200多公里,东西宽窄30多公里,山脉的东面是是宁夏绿色的河套地区,山脉的西面是内蒙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荒凉的戈壁滩,它也是中国地理气候上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界线,贺兰山脉阻挡了西北干冷的气流,同时也让东南来的湿暖空气停留在银川河套地区,当地人把贺兰山看做美好的神山。
穿越贺兰山

    宁夏有一座雄伟I的黄河楼,从80多米高的楼顶鸟瞰河套平原,只见庄稼丰茂、绿树成荫,沟渠纵横,黄河水自流灌溉着这一片土地,真的是天下黄河唯富一套,河套地区在黄河中游共有三处,银川只是西套,沿黄河往下游走,依次有巴彦淖尔的后套,和呼和浩特附近的前套,那里有著名的刺勒川草原,古诗里“刺勒川,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穿越贺兰山

    宁夏银川市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号称东方金字塔,陵园规模宏大,封土众多,历经千年的沧桑,让人凭吊那尘封的历史。自古以来,黄河边富庶的河套地区,游牧民族在这里放牧牛羊,盛产著名的滩羊毛皮,手抓羊肉;农耕民族在这里开垦良田,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土地,让这里变成了塞上江南。1032年党项人在这里建立西夏国,势力范围一度扩展到整个河西走廊和今天内蒙阿拉善盟,文化上仿造汉字创造西夏文字。穿越贺兰山

    西夏文字是党项人根据汉字创造的一种方块文字,也是用表意、表音、合成的方法来表达意思的。不过自从西夏被辽打败,这个王朝自今已经消亡了一千多年,这种西夏文字再无人使用和认识,只是作为一种出土历史文物供人观赏和研究。穿越贺兰山
  
  中午驱车20来公里到达银川西北雄浑的贺兰山中,这里是史前千古岩画景区,贺兰山在这里有一条峪口,从山里流出来的一条小河已经干涸的的河床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卵石,只有雨天或开春冰雪融化才有水。当地人说贺兰山在这里豁了口,所以这里叫做贺兰口。在峪口两边的山体中下部分,分布着众多史前文化留下的岩画,史书没有记载,岩画没有文字,凿刻岩画的石壁都有一层一厘米厚的岩皮,质地较软且细腻易于凿刻。穿越贺兰山

    贺兰山岩石上有很多史前岩画,内容最多的是人像面孔、有不少家畜牛羊狗、野兽岩羊和鹿、猛兽虎狼豹等,还有狩猎和放牧的岩画。正所谓岁月失语,唯石能言,贺兰山岩画向人们述说几千年前古人类在这里生活的状况。穿越贺兰山

    这幅名为女人花的岩画,是母系氏族作品,画中左上方的美女爱漂亮,头上戴满花朵,并且位置高高在上,表明这时父系氏族的男人狩猎已经不足以维持生活,而妇女采集果实和种植维持生活较稳定,从而由父系氏族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妇女的地位提高了。而右下方的帅哥头上装饰着羽状野雉毛,嘴唇上有很长的漂亮胡须,但男人的地位只能处在下面。穿越贺兰山

   早上我们从贺兰山森林公园驶入了向南通往中卫的公路,听说那里是中国最美的沙漠与绿洲相伴的塞上明珠。西北的国道都修得非常好,宽阔、平坦、路旁的绿化带整齐。行驶了约二十多公里,我们离开了银川到中卫的老公路,向右进入了贺兰山口,穿越贺兰山后就可进入内蒙阿拉善左旗的沙漠戈壁公路218省道,这条公路也可以通往中卫。穿越贺兰山

    阿拉善左旗戈壁滩上218省道非常棒,分快慢车道,笔直的公路通往大漠戈壁深处的天际线,这条路上汽车很少,天高地阔,我们的 车以100公里时速巡航,整条公路上好像就我们一架车在跑,“兰兰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自驾的乐趣油然而生,欣然哼起这首蒙古族的老歌来。路旁的戈壁滩上布满了灰褐色的砾石,生长着一丛丛的细叶、低矮的骆驼刺,时有骆驼和羊群散布在骆驼刺丛中吃草。穿越贺兰山

    从西夏王陵沿218省道向南行驶180公里就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景区,蓝天下的黄沙、灰路、红路肩,公路旁排列着整齐的太阳能路灯。宁夏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地区,荒漠的戈壁滩上不能种庄稼,现在整齐地排列着高大的风力发电风车阵,一眼望不到头的数不清的风车缓慢的转动着50米长的叶片,路旁还看见覆盖面积达数公里的光伏发电板阵在戈壁滩上发电,用高压铁塔输送清洁能源。穿越贺兰山


    人称沙坡头是中国最漂亮的沙漠之一,金黄色的沙子在阳光下温度很高,穿着运动鞋和袜子踩在沙子上都烫脚,风从沙丘上刮过,扑面而来的是滚烫的风,每踩一脚沙子都会陷下去,要登上这个看起来不高的沙丘还真不容易。穿越贺兰山

    宁夏中卫沙坡头,蓝天下黄河边的绿洲和黄色的沙漠相伴共存真是一大奇观,再现了唐代王维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穿越贺兰山

            2022.12         良志  文    志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