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最后一家修钢笔店--广义修笔店

(2007-04-20 19:42:57)
分类: 课余生活
 
75岁的他,经营着北京最后一家修钢笔店,这家小店,已经开了55年
■爷爷念书时在他这儿修钢笔;孙子念书时,还在他这儿修钢笔
■附近的民警,也能对修钢笔说出个一二三
■年收入不过万元,有人出价8000想租他的店面,他不肯,说:你不懂我的意思
■子女没人接他的手艺,当初的徒弟也没人干这行当了停下来回头看看
  整整10年没有摸过钢笔了。偶尔翻检旧物,找出了一支钢笔,看着竟然觉得有点陌生。当年为了让情书不太丢人而苦练钢笔字帖,似乎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啊,对了,那的确是上个世纪了。
  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用什么写情书?是用A4的打印纸打印出来,再签个名字么?这个思路大概也已经老土了,如今短信、电子邮件眨眼就到,情人收到的时候还是热乎的。
  谁还用钢笔写字呢?偶然填个表格、签个名,抓过签字笔龙飞凤舞之后随手一扔,一次性的签字笔往往等不到用完,就已经不知去向了。修了几十年钢笔的张广义总觉得这样太浪费,但“浪费”好像也早是上个世纪的概念了。
  不过就在十来年前,写一笔好字还令人羡慕,现在却好像衣服上的商标,成为了附属品。当北京只剩下这最后一家修钢笔的小店的时候,我们已经都不写字,也不会写字了。因为信息时代我们要追求高效率,我们“换笔”了。拿一支钢笔,打开墨水瓶吸饱墨水,然后在纸上笔走龙蛇,在这个时代太奢侈、太“浪费”了。
  我们丢掉的还不止是钢笔,区区十数年,弹棉花、箍木桶、吹糖人、绷棕床……全都不见了踪影。离我们而去的,似乎远不仅仅是一两代人童年或少年时代的旧梦,还有很多色彩和旋律。在这个时代拼命叫喊“个性”的时候,却把所有不同于所谓潮流的格调和节奏都踩在了脚下。
  一位朋友从大洋彼岸回国出差,5天时间连跑5个城市,和合作伙伴谈判应酬,连连喊累——这就是我们现在要的主流生活么?没人可以回答,但大家都是这样过法。所以,张广义在过去也许和别人没有太多两样,可今天,他和他的修钢笔店显得那么醒目,或者说格格不入。
  签字笔用完就扔似乎没什么可惜,然而其实我们并没有多少资源可以这样随意抛洒,就像我们并没有多少生命可以随便挥洒一样。我们追逐效益,我们行色匆匆,我们马不停蹄……但我们也许有时候该停下来回头看看,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偌大个北京城,只有一家修钢笔店,它的主人是75岁的张广义。
  门面朴素的修笔店是一幢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房子,挤在两家新潮的时装屋中间,像是祖孙两代撞在一起。修钢笔店所在的大街上,是琳琅满目、装潢光鲜的快餐店、西饼屋、礼品店……不远处,东四商业区的豪华商业楼人来车往。修钢笔店在这里,好像是因为时光错位,不留神跑到了另一个时代。
  55年,张广义的岁月就打磨在一支支钢笔上,他修理过的钢笔少说有50万支。他的顾客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异国。有的顾客,爷爷念书的时候就在张广义这里修钢笔,到孙子念书的时候还在这里修笔。张广义说:“我的顾客有四代人了。”
  然而,张广义担心如果有一天自己干不动了,北京还能有修钢笔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