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统编教材学习材料2

(2018-10-06 12:43:32)
分类: 教育教学

北京 李学红

两天多的学习活动结束了,受全国小语会的委托,有我呢代表各位评委对我们这个会场的16节课,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以往的类似活动不同,这次的活动召开我们新教材全面使用的前夕,学习新教材新理念,势必带来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几天来,课堂教学带给我们全新的冲击和感受,引发了会场内外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层次的思考讨论,可以说这次活动是一场语文界的思想盛会,是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落地有利的探索,是新教材基本理念的宣传和不懈是对未来小学语文发展方向的一种引领虽然我们这次会场大部分教师是第一次用教材,有些教师呢甚至都还没有接受新系统教材培训,但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教师以及教师背后的团队,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实践新教材编写理念和基本思路。更加可喜的是,课堂我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教学方式的变化和学方式的变化,总体看来,我们认为这些课以下四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示范和引领。

第一点,清晰的目标意识。统编版教材改变了以往的教材中单一以人文主题为编排的方式,采用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力求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材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科学的安排了内容,有的以主题组元、有的以文体组材,创造性地安排了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这些变化势必将语文教学由以往单纯的由阅读为中心,引向阅读与表达并重,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的道路上来。这几天的课例当中来,我们的确感受到了这些可喜的变化,几乎每一堂课不再跟理解内容、领悟主题为中心,而是结合年段特点、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文体特点,注重阅读和表达的点拨引领,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

例如,山东张岩老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广东林艳《我是一只小虫子》,等充分体现了阅读与识字结合,识字方法、理解词语方法在理解课文发展语言过程中渗透。

重庆黄丽娟《我的心儿怦怦跳》,辽宁高森《“漫画”老师》,河北王健《插上科学的翅膀》等表达特色,实实在在的借助写作前的兴趣激发,方法渗透,写作之后的有效评价,让我们看到学生由不知道写什么到有的可写,由不会写到会写的全过程,江苏《阅读教学策略》,利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习有目的的阅读方法,应该说教材的编排为我们提供了教什么的很好的凭借,这些教师的探索,又为我们提供了怎样教的有益的示范。

第二点,扎实的过程性落实。即使在这样大型的公开课场合,我们依然欣喜地看到,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扎扎实实的引领学生完成学习的全过程,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认认真真的教学生识字、写字,从从容容的让学生下笔写作,阅读方法的指导细致有效,这样的课,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借鉴,甚至拿来就可以用,这种基于教学实际,同学生需求出发的教学思路,较好的体现了我们本次活动的精神和宗旨。

第三点,精心的教学设计。作为公开课,每一个教师的背后都有一支强大的研究团队来做支撑,每一节课背后,都是一种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实现,甚至从课堂的每个细节都能看到,教师以及他背后的团队的匠心所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无论是课堂导入,甚至课前学生的交流,还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北京于松健老师《在柏林》一课,学生对于战争的印象与小说中关于战争的小视角,通过板书的对比来体现,学生的阅读感受借助贴卡片来表达,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心儿怦怦跳》当中,借助心跳图,引领学生在讲清楚事物发展的基础上聚焦感受,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符合中年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说这些课都实现了教学设计精心,课件设计精美,教学效果精彩。

第四点,过硬的教师素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教师的魅力和风采,无论是漂亮的板书,入情入境的朗读,还是教师的亲和力,良好的语言表现力,对课堂的调控和驾驭能力,我想,这些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我们联想到,现如今活跃在小语舞台上的许多优秀教师,都出自今天我们这个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这样的一次历练,这些年轻的教师今后的教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聚光灯下的公开课,他的另一种价值是把课堂上的优点和缺点集中的放大,让我们清晰的看到,课堂上的闪光点以及瑕疵,尤其是作为新教材初次使用的研究课,课堂呈现出的一些现象,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考,比如,从目标设计来看,有些课目标过于庞杂,还有的课要求过高,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如何恰当的来确定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准确的把握课程表课程的总目标和年段目标。其次,要认真的研读教材,借助单元导语,课后思考题,语文园地的等栏目设置把握单元以及课时的教学目标。第三,我们还要研究学情,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我们想这一点,可能是一节成功课堂的成功课堂的最关键点,

其次,从文本解读来看,对于全新的教材,在文本解读上,难免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何把握文本,要认真研究教材的选文,把握教材的文体特点,内容结构等方面独特之处,找准教学的切入点。例如阅读单元,重视语文要素的学习,旨在引领学生把握语言规律,更好的建构和运用语言,并不意味着忽略文本的情感因素,童话单元、民间故事单元、寓言单元、小说单元、说明文单元等强调文体意识,旨在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不同文体的样式,在内容选择,表现特征上的不同,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而不是讲解文学常识。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的设置,是为了引领学生关注并习得真实的阅读习作实践中必须的策略、方法和技能,而不是讲解概念树立。

第三点,从教学的方式来看,本次观摩活动也出现了手段单一,方法生硬等问题,尤其是概念罗列,贴标签式的教学方法,有抬头之势。我们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中要紧紧的把握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学习的真正需要出发,选择恰当、灵活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和习作中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观摩课毕竟不同于常态课,少了聚光灯的聚焦,少了无数双眼睛的关注,少了团队力量的集中帮扶,我们毕竟要回到常态的语文课堂当中来,那时候,我们的言语可能不再那么急促,我们的心态呢也可能会更加的从容平和,我们不再匆匆忙忙的,在也许应该两个课时完成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因为时间的匆忙而顾此失彼,我们也不必需要,把应该四个课时才能完成的作文教学的目标,压缩饼干似的装进短短的40分钟,而是要引领学生扎扎实实的识字、阅读、表达,呈现孩子更加完整的真实进步的足迹,鉴于此我们认为,处理好以下四个关键,可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用好新教材。

第一,要处理好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关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世纪初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走过一些弯路。教材的双线组元,是对近20年缺失语文特性的一种纠偏,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语文教学,要重新回到枯燥乏味的语文训练的老路上去,如何才能既能够用语文特有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精神成长,又能借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获取阅读和表达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二,处理好依托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关系。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最重要的凭借,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唯有这样才能把握住语文教学的大方向。陈老师在以往的培训当中一直在说,这套教材好教,但是教好不容易。我想,之所以好教,是因为教材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教什么的有效凭借,但是,怎么样更好的教,怎样进入这套教材,让孩子真正的学有所获,需要我们认真的去研究,认真的去实施,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这个大的目标前提下,地域不同,学生水平不同,教学方式和方法一定也会有所不同,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也应该有所不同,依托教材而又不轻易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真正实现教材利字的功能,应该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能力。

第三,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自主感悟的关系。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定,将直接影响学生语文能力形成。因此,教师要将必要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技能,适当的学习策略,语文学习习惯,清晰的呈现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亲身经历阅读、表达的实践活动,才能体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学当中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阅读感悟表达,教师的引导,不应该成为孩子自主学习的禁锢,如何把握好教师指导的度?如何在教师引领下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到阅读和表达的实践当中去,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课题。

第四,处理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课外阅读课程化是统编教材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教材当中“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等栏目的设置,不仅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优秀的中儿童文学读物,还为我们如何阅读,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除此以外,教材中阅读策略的习得,习作方法的指导,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实践的支撑,才能让学生真正的领悟和掌握,如何把课内外阅读有效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课内阅读教方法,课外阅读实践运用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新的时代,新的教材,新的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次观摩活动更像是一只新教材,新理念的研讨和交流,最后衷心的感谢为我们提供16节精彩观摩课例的教师以及教师背后的团队,如果我的发言当中有不妥之处,仅代表我个人意见,好在下边还有陈老师在后面拨乱反正,时间有限研讨无限,希望我们的语文课程的研讨还能延续到会后,延续到日常教学的每一堂课,延续到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