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驿城区教体局教育科研工作的建议
(2014-06-15 21:32:22)
标签:
教科研工作教育 |
分类: 教坛拾零 |
决定一所学校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最重要的因素有四个方面:一位好校长,一群优秀教师,一套优秀的管理制度,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其中教师的因素是各种因素中较为稳定的因素,因为优秀教师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事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永无终结。如何促进教师成长已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来说,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现实需要。大量的实践证明,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手段。
一、构建教、训、研相结合的科研体系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是教科研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科研工作的归宿。学校教科研工作是为解决学校实际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而进行的,也只有如此教科研工作才能落在实处,才能被学校、教师所接受,才能成为学校、教师的自觉。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对教科研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上有差距,相当一部分学校认识不到教科研的作用;缺乏教科研工作的整体规划,上级主管部门布置什么任务就被动地完成什么任务;教科研工作缺乏实效性,甚至把教科研工作简单化为上级科研部门安排的“课题研究”,或矮化为一般的“教研活动”;教科研与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相脱节,教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教育教学成绩;对教科研工作缺乏理性认识,缺少操作层面的素养与基本路径,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开展这项工作。
这就学要对相关人员甚至全体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培训可以分为:国培层面的骨干教师培训,省培层面的全员培训,这两种培训大多是通识培训,对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非常有帮助,但针对性不强;区域培训是我区可以自主决定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的培训,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可以采取专题培训与菜单式培训,即针对我区学校、教师的实际需要进行的按需培训;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校进行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针对性会更强、方式也会更灵活。
为增强培训的效果,可以采取培训、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训之后,参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微型课题,通过微课题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个个实际问题的探讨与解决,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利用各种手段,搭建教科研交流展示平台
教科研平台的搭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实现资源、成果共享,通过成果展现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科研平台可以分为硬平台和软平台,硬平台主要是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和教科研论坛的开办,这是面对面的研讨与交流,软平台主要是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的网络平台,如教科研网站、博客、微博、QQ群、彩信、校讯通等。
我省已在全省开办了“中原名师”工作室,市教育局也开办了“驻马店市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建立,不但是对名师的认可,不但是名师的个人荣誉,也确实能够更好地发挥名师的带动、引领作用,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可以使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更好的推广,通过名师的带动作用也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我区可以拿出一本分专项经费用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可在评先晋级上给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以一定的倾斜。
“教科研论坛”是学校、教师进行交流的一种形式,可以每年举行一次,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及当年的教科研工作重点确定每年的论坛主题。围绕主题提前布置研讨内容,择优在论坛上发言交流。作为区级论坛,经验交流仍然突出一个“实”字,不求理论上的突破,但求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我区对网络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装配等方面的不断投入,区直各学校基本上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及教育城域网的全覆盖,这也为利用网联网平台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了必要条件。硬件建设是必要条件,硬件能否发挥其作用,取决于软件,我区在这一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思想与思想的交换所带来的是思想呈几何级的增长,而且建起了互联互动平台,不但可以互通有无实现共享,还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三、合理运用评价机制,促进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应该摒弃教科研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想法。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名校到有自己的成为名校的独到之处,这独到之处就是这所学校的特色,而他们的特色正是在不断解决自己学校的实际问题中逐步形成的。
通过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就是要让我区各学校树立问题意识,不断发现本校存在的问题,不断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校得以提升。从教体局的层面来说,不可能代替学校去做这些工作,可以做的就是通过“活动设计”及对活动完成情况的检查评比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在现阶段,主要是提高学校、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可度,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教科研方法。在不增加学校过多的工作负担的前提下,以具体的“活动”带动这项工作的进行。不是采取排名式的检查评比方式,而是采取各种“竞赛”的方式进行。如微课题研究、课校本程开发、微型课比赛、教师博客比赛、微教育教学评论比赛等。
微课题研究,不求课题的完备,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某一单元某一课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的研究。可以是教学方式的研究,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与方法的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弥补国编教材的不足而进行的,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可以整合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课程开发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得以提升,是教师的综合专业素养得以提升。校本课程可以是文本课程,也可以是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
微型课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课型,教育部中央教科院2014年举办了首届全国微型课比赛,比赛涉及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学段,不但有各学科的微型课比赛,也同时有德育课微型课比赛。微型课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家、校教育建立了联系。
教师博客、微博,教育教学微评,对促进教师进行在职学习、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总结都有较好的作用。教育阅读与教育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两只翅膀,让这两只翅膀强壮起来,可以有许多路可走,而鼓励教师写博客不失为一种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