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优、评先应当与考核挂钩统一

(2010-02-02 18:00:49)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文稿


                评优、评先应当与考核挂钩统一
                       青阳县南阳中心小学  郑益民

      看了2001年7月11 日《安徽日报》“读者之声”刊登的《“评优”要公
开公正》的读者来信,感到霍邱县教育部门的个别单位领导可耻可恨也可悲,
笔者相信通过这次曝光,有关部门将对这种腐败行为予以严厉查处、纠正。如
何在以后的评优、评先工作中做到科学合理,笔者认为必须要与考核挂钩统一。
    所谓考核,即现在普遍推行的以乡教委、学校为单位的或县级人事机构统
一的每年对行政事业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考核大体说来,都是从德
(思想道德)、能(工作水平、能力)、勤(工作态度)、绩(工作成绩、效
果)四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譬如,“绩”的量化中,有教学成绩、参加教育
教学活动获奖的等级、论文获奖的等级或发表的级别这些考核细目。不同的成
绩和不同的获奖等次即获得不同的分数。这种考核是统一尺度的,应该说都是
可行的。如果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公平、公开、公正操作,不存在人情或关
系因素。那么这个考核应该是评先、评优的依据,但不少地方都存在考核与评
先、评优相脱接的现象。评先、评优要么是领导“暗箱操作”、“一锤定音”,
要么是大家投票产生。这样一来,就使考核流于形式,而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考核成绩不能和荣誉挂钩,不能与报酬、待遇挂钩,这样的考核又有什么意义?
    评优、评先不能与考核挂钩统一的弊端,是它严重打击了那些埋头苦干、
成绩出色而不愿研究“做人处事的学问”的教师,使他们觉得所付出的心血没
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他们面对这样的现实既无法改
变,而又要被迫接受,无可奈何,最终导致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随波逐流,从而没有发挥出人生最大的能量。另一方面,这样的现象还导致一
些青年教师“不在工作上下功夫,而在做人上做文章”,使他们看到“做人比
                             

做工作重要得多”。电视剧《海瑞》中的主题歌唱得好“做事啊做事,一心为
做事;做人啊做人,做来做去不是人。”这难道不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育和教训
吗?这种现象存在一天,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阻碍着一天;这种现象存在
一年,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就阻碍着一年。这难道是可以掉以轻心的吗?
    凡是不能调动每个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教育管理方式,凡是不能引导教师在
“德、能、勤、绩”方面力求上进的教育管理方式都不是好的管理方式,都必
须果断地进行改革。那么,如何进行改革呢?
    1.让荣誉与实绩成正比。既然实行考核,那么就应该让考核成绩与评先、
评优挂钩,学校应当按得分高低排列享受不同级别的荣誉,作为获得者,这是
靠心血靠实绩换来的,是受之无愧的,比靠讨好上司或拉关系得到的干净纯洁,
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享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导向,它引导着教师在各个方
面追求完美,对教育作出最大的贡献,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
    2.提倡奉献精神。如果总是按考核的成绩作为标准,来评先、评优,那么
荣誉就总会落到那几位水平和能力出众的教师头上,从而使大多数能力稍低的
教师彻底丧失了希望和信心,因此,为了鼓励那些工作负责而成绩略低的教师,
学校应制定一个制度,即已享受了某级别荣誉的教师要发扬奉献精神,把下一
次的同等级别的荣誉让给考核得分略低的教师。奉献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需要的,否则,一个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就永远也无法安定。

邮编:242801  青阳县南阳中心小学  郑益民
电话:0566 5869468(宅)
(附作者简介:男,生于1963年,小学高级教师,已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教育
教学文章、新闻、散文等作品300余篇,获征文奖12次。)
                                          2001.7.13

注:此文已在当年8月的《安徽日报》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