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情的祈愿——《赵氏孤儿》观后

(2010-12-15 17:46:57)
标签:

影评

赵氏孤儿

文化

分类: 艺术鉴赏

     将一个古老的题材,用现代影片演绎出来,在大众心中营建起的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典故悠远,而是她的人性启发。  
  
   元杂剧的《赵氏孤儿》在历史记录基础上做了修改,而电影《赵氏孤儿》又将戏曲中的情节做了修改。对于修改内容的成功与否,看客褒贬不一,尤其是在故事结局的设定上,观众的分歧更大。也许大家觉得,悲情历史剧,应该演的悲壮一点,那样才精彩,才有的看。所以有很多人便也说道,这电影,一半精彩,一半平淡无奇。如果你认为悲情电影就是要赚取观众的眼泪的话,那就有点以偏概全了。  
  
   其实谁也没给《赵氏孤儿》定性成一个悲情剧。历史也好,元杂剧也罢,赵氏孤儿的题材是在向人们演绎一场人性的隐忍与胜利,正反的斗争与导向,而今,电影《赵氏孤儿》其意却不在此,而是将人性的主角转移到了反面的人身上,也许这正是艺术警醒世俗的一面,因为越是在暗处的火光,越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历史评价公孙杵臼与程婴,多称程婴的隐忍更艰难也更高于公孙的牺牲,事实上在这个评价之前,人们却都倾向于赞许公孙的一方,历史让人们改变了态度,抬高了隐忍;然而随着大众的赞许,隐忍也变得不再那么耀眼,如果还能让人们灵魂受到触动的话,那就不能再选择隐忍了,而电影《赵氏孤儿》确是略过了隐忍,而直奔了人情。  
  
   盛极则衰,当赵氏的势力让晋公室都敬畏的时候,便就预示了他的衰败。可悲的是赵盾、赵朔并不知道这点,也正是因为这点,赵家才遭到了大劫,这是一场政治斗争,其亮点程度并不明显,而电影中真正勾起人性启迪和思考的却是屠岸贾的盛极而衰。电影中屠岸贾起初的隐忍,以及后来的屠杀赵家全族,与后来的程婴隐忍到赵孤报仇,实际上是一样的,而在这两次隐忍的过程中,屠岸贾无疑就成了这个尝尽了政治与人情胜败的焦点。  
     
   影片中的屠岸贾是最丰满的,他集中了能够撼动人情的所有元素:隐忍、缜密、权谋、情意……他看透了政治斗争,他也懂得珍惜人情,他既是一个屠夫,却又是一个父亲。而这部电影的真正亮点,不是什么政治隐忍、权术斗争,也不是什么牺牲伟大或人生大智,而是关于父与子的另类诠释,关于人情胜败的深刻启迪。  
  
   赵盾与赵朔是父子,赵朔跟赵孤是父子,程婴跟程勃是父子,屠岸贾与赵孤也是父子……赵氏父子是传统的父子情谊,程婴、屠岸贾、赵孤之间却构成了牵动人情取舍的父子情。还记得《霸王别姬》里演绎出的是夫妻、兄弟(或契兄弟)情谊的矛盾与和合,艺术与民族社会的矛盾与和合;而《赵氏孤儿》中则是交织了权斗、恩仇、父子的矛盾与和合。十五年的养育,十五年父爱的倾注,让屠岸贾虽在怀疑了程勃身份的时候,仍能够只身去救他,虽然他迟疑了一会,但却无法拒绝那声冲破了心灵深处的呐喊。  
  
   他一直在找,那份父爱的寄托。那是一个人情孤独者的祈盼,却也成了政治斗争与仇恨的一个讽刺。赵朔得子喜悦时候与他的对话,让人察觉了他的悲伤所在,一个悲望的人,报复了赵家,却也让另一个悲望的人报复了自己。他懂得失去儿子的痛楚,所以他对程婴说道:一个连儿子都背叛的父亲,是多么的可怕!他懂得政治斗争的疲惫,所以他对赵孤说道:当人们不把自己敌人当敌人的时候,那就真正无敌了!可他也知道,他自己做不到这两点,他难舍儿子,也做不到不把自己的敌人当敌人。所以他选择了消灭赵族,却也选择了教导程勃,可是当他怀疑程勃身份的时候,他也终于面临了更难的抉择:要眼前的这个儿子,还是消灭这个十五年前自己漏掉的敌人。  
  
   他欣慰的看到了程勃给他喂药,默默的以为自己尝到了做父亲的甘甜;可随即而来的却是一个苦楚的答案,于是他在大甜之时,却不得不又要面对大苦的到来。他虽然揭示了程婴的失败,却也无法掩盖自己的悲哀,也许他早已晓得,在这场政治恩仇中,并没有胜利者。  
  
   艺术就是让人在纷繁的矛盾中引人思考,让人们在悲欢离合中体味深情。在《赵氏孤儿》中,宏观的历史,道德的决断,又或是悲欢的情境已不再深远,她留给人们的也许就是那段父子间平淡而真诚相待的画面,绵绵的诠释着心灵最虔诚的祈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