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的感动——田中隆一
标签:
梅兰芳田中隆一程蝶衣跨越感动日本抗战蓄须明志清鹭文化 |
分类: 艺术鉴赏 |
跨越的感动——田中隆一
凡是拍摄近现代题材的影视作品都越不过抗日战争这个阶段。8年抗战给我国带来了伤害是无法形容的,在抗战中彰显出来的感动却也是最为深刻的。然而影视界却很少出现真的能让人深刻感动的片子。过去的抗日题材的电影,不是在怪诞的描述日本军队的多么愚蠢和残忍,就是在尽力的表彰人民军队的英明神武。当然这是正面的题材,是影视作品所必须的,但是在这些影片的表达上,给人们的往往是一种欣赏上的偏差和疲劳。
前不久看了《叶问》,关于武魂的片子,然而我认为拍摄这部片子的文化意义实在不大,像《霍元甲》一样的套路,最后比武,赢了却被害死,这个表现手法已经老调长谈,个人认为没什么新意,也没有什么震撼。
在《梅兰芳》这部影片上,从田中隆一的口中,他向我们传达了“艺术无国界”的思想。这句话如果在当时说出,日本人说了没有什么,中国人说了那便是“汉奸”。但是邱如白说了,他不怕别人说他汉奸,当然他也不是汉奸,因为他认为文化艺术对于一个民族的价值,超出了一切。
田中隆一也是这样人为的。他身为一个日本军人,却因为对于京戏的痴迷,对于梅兰芳的敬佩而放弃了日本军部从小灌输的效忠思想。我们知道,在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下,没有什么自由可言,效忠天皇高于一切。可是田中隆一却在失去了梅兰芳的艺术后,认为失掉了最重要的信仰,于是自杀。可见武士道在他心里是低于梅兰芳的艺术的。
在日本侵华之前,梅兰芳曾经到过日本演出过,并为日本地震募捐了不少钱,所以梅兰芳在日本人心中的的形象是温和的,是亲善的。人们一贯的思维是,日本就是恶魔,没有什么人性可言,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日本人却也在进行了文化侵略,所以他们在侵略文化的时候,并不是乱毁一切。而田中隆一在执行这项任务的时候却没有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梅兰芳时刻坚守着自己民族尊严的阵地,另一方面则是田中隆一放弃了任务。
从小就爱看梅兰芳表演的田中隆一,曾在冯宅与梅兰芳合影过一次。他始终对梅兰芳的艺术,对梅兰芳这个人都是痴迷的,这种对京戏痴迷的程度却毫不逊色于邱如白或者梅兰芳。他不是中国人,却比大多数的中国人更懂得尊重艺术,他懂得尊重艺术家的人格,而不是像其他的人一样对文人艺术家进行羞辱,糟蹋。不光是他自己尊重艺术,他还请自己的长官也尊重艺术,尊重梅兰芳。在影片中,我们没有看到日本人糟蹋艺术,我们倒是看到了那些媚日的中国人在糟蹋自己的尊严。
就像在《霸王别姬》上程蝶衣在沦陷区照样受到日本人尊重一样,梅兰芳尽管拒绝演出,却也没有受到日军的迫害。《霸王别姬》中程蝶衣曾经说过:“日本人没有打我!”所以他给日本人唱戏却也从骨子里没有感到是自己错了。或许他心里承受的并没有多少民族的压力,更多的是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尊重,但是在梅兰芳心中,民族尊严与艺术之间,民族尊严是第一位的,所以梅兰芳是怎么着也不会在战争时期为敌人唱戏的。
军事上,中日是敌对的;然而在艺术上,田中隆一却始终尊重着梅兰芳,尊重着艺术。他想要谋和这两方面,于是他找到梅兰芳,亲自请他去演出,又找到邱如白,希望能让梅兰芳去演出。他并不是为了完成军部的任务,而是真心想让梅兰芳出演。可是当他看到梅兰芳坚定的拒绝并且不惜糟蹋自己的身体的时候,他放弃了。他不再逼迫梅兰芳,也希望日本军部不要在逼迫梅兰芳。
在看着梅兰芳的那些作品,在看着自己与梅兰芳的合影的时候,他回绝了上司的命令,却也自杀在自己的房间里。战争是残酷的,它逼迫着所有的人,不管是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田中隆一始终都认为,不管其他的东西变成什么样,艺术都应该不朽,梅兰芳都应该不朽。他摒弃了一切的偏见,包括日本军人的信仰。他在艺术的追求和对于梅兰芳的敬佩上,跨越了民族,跨越了战争的隔阂,却希望能让艺术一直延续下去,梅兰芳一直唱下去。
如果战争没有爆发,或许一切都会很好。在田中隆一身上,我们看到,其实在任何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执着,他愿意为自己的执着去做一切,包括献出自己的生命。梅兰芳对于民族尊严的恪守,深刻地改变了田中隆一,他自杀是因为战争阻断了梅兰芳的艺术。要是没有战争,要是没有胁迫,梅兰芳一定不会中断艺术。而他,田中隆一却是战争中在执行任务,在逼迫梅兰芳的人,他的灵魂湿了,战争造成了艺术与梅兰芳的分离,造成了他与梅兰芳的隔阂。
就像邱如白在最后明白梅兰芳是想做一个平凡人而不再逼迫他时,田中隆一却也明白梅兰芳是想守住自己的灵魂尊严,而选择了放弃。在他放弃了劝说梅兰芳登台的时候,他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因为他知道因为战争他失去了梅兰芳,失去了艺术。他失去了灵魂的向往,失去了那颗支撑着他活着的稻草,在他的世界里,梅兰芳的艺术没了,一切都没了。
梅兰芳,在很多人心中并不仅仅是一个人。他不登台,抛开了艺术,便让诸多的人失掉了生活的信仰。田中隆一在民族与对梅兰芳的敬仰中选择了梅兰芳。但是他也知道,一个失掉了武士道精神的军人,已经无法在面对自己的民族,如果再没有了梅兰芳的艺术,他只有死才能化掉一切的矛盾与煎熬。
或许田中隆一也是为了表现梅兰芳的魅力的一个陪衬,然而在这个日本人身上,带给我们的反思却是多个方面的。一个人能够为了艺术,为了梅兰芳的艺术而放弃掉自己的民族信仰,如果按照我们的思维,田中隆一或许算是“日奸”,就像邱如白或者程蝶衣,很多人把他当作“汉奸”一样。然而在他们身上,对于艺术高于一切的追求,却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而存留。当他们认为自己追求的艺术,被糟蹋,被停止了的时候,他们的灵魂死了。所以田中隆一在回忆过梅兰芳的艺术后选择了自杀,程蝶衣在与段小楼演完一场《霸王别姬》后拔剑自刎。
田中尊重梅兰芳,却也不能违抗国家的命令;他痴迷艺术,却也无法劝动梅兰芳登台;他是日本人,可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显出侵略者的蛮横;他本是个军人,一个以武者为荣的国度里,他却在自己的房间里自杀。
在武士道精神里,他是个懦夫;在中国人眼中,他是个侵略者;在梅兰芳眼中,他是个可怜的人;在邱如白的眼中,他比一些中国人更知道艺术的价值。一个跨越了自己民族信仰的日本人,他的死,却闪耀出让人感动的光辉。
欢迎继续阅读:
亲情的感动——梅大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