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该怎么办

(2014-07-07 23:04:14)
分类: 孰是孰非

    在回到家的两天里我看完了何伟的《奇石》,其中的部分内容在之前的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中有更详细的描述。我很佩服何伟对于细节和细节之间联系的把握,他以超乎常人的耐心与细致将蕴含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还原出时代巨变的宏图。

    我一直希望能用文字记录下对“什么是好的社会”的思考,这几本书的出现给了我很大激励。然而,与他相比我有几处致命的不足,这让我深深地恐惧是否有能力完成自己夙愿。

    首先,我缺乏与人快速结识并保持长久联系的能力。我很难与人熟络,因为不善于发起话题,容易限于自己的思考。我以前的同事就曾在同事聚餐的时候问我:“为什么大家都在高高兴兴地说话,而我却不说?”我无言以对,饭桌上颇显尴尬。之所以不太说话,一来我不善于插话,别人的声音一大我就没法发抢到发言机会,二来有些玩笑我确实没感到笑点。若是我一直这样不仅无法做田野调查,也无法写出足够有趣的东西换取阅读。而难以保持长久联系同样是因为不善发起话题,我很少主动联系别人,这样又怎么能做长期跟踪的了解?

    其次,我没有何伟那么明显的“外来者”身份。外来者的身份除了能更“置身事外”地评判外,最大的优势就是开启话题,我台湾朋友来北京做调研的时候,就很好地使用了这一优势。虽然我始终觉得自己是“异乡人”,但这不仅对开启话题毫无帮助,也使我很难融入到希望了解的环境。

    再次,我也没有获得有效信息的渠道。在书中,何伟的记者身份帮助他获得了与工厂负责人、地方官员、研究人员等等打交道的机会,这些人往往能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而我要如何得到这样的机会呢?

    此外,我还缺乏文字写作的系统训练。虽然我一直坚持写作,但毕竟是爱好使然,个人色彩浓厚。我也希望可以获得真正的诗人身份,但这个身份在这个时代可笑又可怜。纪实性文学也不需要太个人化的东西。

    我不想放弃记录我的思考,接下来我该怎么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日快乐
后一篇:夏虫的妄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