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1日到7日我在贵州开阳,24日到26日我在四川阆中,西部地区的代表云贵川这下我都去全了。来研究院正式工作不足半年,没想到就已经得了职业病。月初去参加朋友的婚礼,男方家在开阳县某个寨的某个村,看了他们村的小学,那时国庆假期,学校没有开门,却已关不住落败的气息。在紫云的游船上巧遇长顺县中心校校长,更巧是他们学校由香港乐施会杨兰老师推荐参加我们主办的“美丽乡村教育”评选。他跟我谈起所分管的中学校和下属几所分校的情况,我跟他一一印证全国“百所村小”调查报告中提到的贵州地区村小问题,以当时的情况,美丽乡村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这次在四川阆中调研,所看的近十所学校的确让我眼前一亮。阆中的农村学校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而且由于农村学校的土地优势,可以说比城镇学校更胜一筹。好几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食堂里吃的菜是师生自己种的,吃的肉是师生自己养的,全天然无污染食品。这些学校大约是中心校的缘故,硬件条件都很好,校舍、宿舍、食堂一应俱全。一开始听到介绍说阆中没有村小都撤并到乡镇一级时,还有些担心这边是不是“一刀切”的撤并,等看了几所学校后就体会到集中办学的优势。
不过集中办学带来的新产物就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这里的孩子有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的,家庭教育的缺少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却需要以后的几十年才能发现。阆中的农村学校由于条件比较好,每个学校都装饰的很漂亮教室的门板上画着展示自己校园特色的图画,教学楼的外墙贴着学生们的笑脸照片,随处可见的活动书架,以及学生们手工作品展示的长廊,这些让我很惊叹,不知道能不能缓解孩子们的思家之情。
低年级平时下午三点多放学,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寄宿生,学校开设了诸如书法、绘画、戏曲、舞蹈、长笛、科技之类的兴趣小组,供学生自由选择。晚上的晚自习并不上课,为了充实孩子课余时间的原因,每天晚上的两个小时多用来开主题班会。这样的学校即便是我也会心生羡慕。
山西、福建、贵州、四川一路走来,我多少觉得一个地方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强势的教育主管部门,就像一个学校的建设需要一个有想法的校长,我希望那些有教育情节的人带来教育的改变和希望,但也会隐约担心个人色彩过于浓厚的教育氛围如何维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