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虑》读书会主持反思
(2012-08-25 21:00: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具体的讨论 |
《身份的焦虑》读书会主持反思
1.主讲人自我介绍。这个环节不够完整,原因在于活动开始的时间是在1点半,但时间到了,人没有来齐,只好让两位主讲人先和大家交流,后来大家陆续到来我忙着签到,没有顾上开场,主讲人就只好继续讲座了。迟到这个问题是办活动最常见的,暂时也没有什么解决办法。但我认为应该坚持准时开始,希望慢慢地来参加活动的朋友都能更好地遵守活动时间。
2.主讲人开讲。这次罗贲的讲座挺不错,和上次相比少了一些专业内容,讲述也更加自然,容易和参加活动的朋友交流,而且他准备很充分认真,值得表扬。主讲人是读书会的核心,这个一定要谨记。并且要选择好要读的书。我们希望进行通识教育和自我教育,就不能太学术,要考虑到大家的接受程度,但也不能没有深层次的内容,这次选的书就不错。
3.提问和讨论。这个环节成了今天除了讲座的全部内容。虽然是想试试不做约束大家畅所欲言的感觉,但是后来参加活动的朋友反馈,还是应该举手发言,时间限制在5分钟左右。这次主持人当得要比上次轻松,因为作为串联全场的任务取消,主要只需看下时间进度,但是这样的弊端,就是没能把握好节奏,很多次跑题很远。但是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的读书会到底是要讨论出一个共识,还是让大家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就好?我还需要时间和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3.与会人员自我介绍。这个环节缺失,本来说大家发言之前先自我介绍,但大家都是只发言不介绍。没有留出单独自我介绍部分,主要因为来的人很多,一一介绍的话时间有限;另一方面,我想也许有些人会喜欢保持沉默的舒适感,但我不知道那样不会不冷落到他们。
4.讨论话题。这个环节也缺失。本来想把“8月19日抵制日货”的事件作为时事热点来讨论的。因为有参加第一次活动的朋友说,我们表达对世界看法的过程就是实践哲学的过程。我同意这个观点,但是这次一没有时间,有点小遗憾。
5.自由交流。本来是想留出半个小时的,但时间到了大家还很积极地发言,我提醒了下时间但是没有结束讨论。有感觉这个交流还是必要的,不过实在没有时间我们可能要依赖群里的聊天彼此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