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书,读报纸,了解这个世界发生过什么或者正在发生什么,并且探究这些事情背后的原因。是出于好奇的窥视还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亦或者是为了聚会上补充一些谈资。我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当我们吃饭睡觉就可以活下去,为什么还会对很遥远的事情发生兴趣?是因为生活太过苍白而需要一些慰藉?或者真如我们声称的那样,这是一项使命或者一种博爱,是对真善美的执着。
我不知道多少人像曾经的我那样,会略带骄傲地说,我只读死人的书。在读过不少活人的书之后,我并不知那凭空的骄傲因何而生,是对时间的敬畏还是对死者的推崇,而那些越来越精巧的文笔和越来越精致的心理刻画却也不能不让人赞叹。其实道理就那么多,祖祖辈辈反反复复地重复,几百年前追求的也是现在无法放弃的,几千年前疑问的也是未来无法解答的。只是对于古典的朝拜常会累于声名,而对时下的追捧又会疲于喧闹。或者我们只是需要活着的人大声嘈嘈,提醒一下道理还在,不管有没有人信,它们还在,它们需要被说起而不死,人们需要说起它们而谋生。
我没有选择读文科,是害怕有朝一日需要卖文为生,我不想出卖我的生活。然而不出卖故事的作者,和不出卖感情的演员一样,最终都无法拥有可以称之为“作品”的东西。更何况活在世上总要出卖点什么才能满足口腹之欲,换来栖身之所。不是技术就是苦力,不是感情就是身体,不是尊严就是时间,世界如此冷漠,哪里会有平白无故的施舍。
我的确很喜欢写东西,既然不能出卖故事,就只能出卖思想。可是无论思想是指情怀还是指智慧,我都越来越觉得并无过人之处可以言说。年少时沾沾自喜的想法,在大量的阅读之后,发现早已是论之成文的旧话,而且更加严密和深刻。曾经自认的特别之处,在一本本书中被稀释成妄自菲薄。有时会不解这知己是太多还是果真寻不着,是自己还是世界都不过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