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的最后一封信大概是五六年前,因为事先不知道,所以错过了等信的滋味。现在有太多即时通信的手段,似乎让我们再也不会错过什么,却又失去了什么。很多人都会用遗憾的口气说,当我们最需要某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往往不在身边。事实上根本没有最需要这回事,只是因为不再身边才格外的需要,希望和理想都是一个道理。
但凡不那么感性的人都会知道,生病也好难过也好,都是自己的事情,或许一杯热茶一张纸巾都可以成为当时无限的感动,只是病痛什么的依旧要自己消化。我是一个不会宽慰人的人,除了陪着就不知还能做什么。我很少主动询问别人,到了有事情又会觉得联系太过突兀,久而久之说话的人就越来越少,能说的话也越来越少。
小时候很喜欢生病,喜欢在医院打吊水,那样我妈就会一直守在身边满足我的各种要求。现在还是喜欢生病,但已经不喜欢打吊水,因为针扎在手上会痛,自己也到了能自行抵抗病毒的年纪,而我妈已经老了。只是常常会觉得遗憾,像失了宠似的,也许我们都心知肚明只有孤独才如影随形,却依旧贪恋别人的陪伴。
如果非要说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做什么,恐怕就只有等待吧,等着吃饭,等着睡觉,等着放学,等着毕业,等着下班,等着节目开始,等着电影上映,等着成绩,等着奖金,等着意外的相遇,等着必然的分离,最主要的是等着死亡。
等待还是很好的,否则太容易得到的欣喜,总会在得到后的无聊中消磨殆尽。我问朋友,为什么人们喜欢过平安夜和除夕,却从不庆祝第二天的夜晚。他说,因为没了盼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