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说话谁也听不懂

(2010-09-16 11:22:46)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心而至

不说话谁也听不懂

 

 

    我有一个习惯是妈妈影响的结果。小的时候,妈妈告诉我无论是谁给你东西,第一次一定不能要,只有别人问了两三次以后,实在推脱不了再拿着,以后也要还上差不多的东西。妈妈没有解释理由,只是反复的实践让我形成了习惯,而习惯的维持是不需要理由的。

    后来,我因己及人,但凡给别人什么东西,必定会反复确认三次,而最终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会在最后改变他第一次的决定。亲密一些的朋友会直接说我很啰嗦,问一次不就够了。而我则说,可是到最后你们不还是接受了。她的回答是,那是因为觉得不要不好意思。然后我才明白,原来一直以来我的自以为是的善解人意不过是让别人勉为其难。

    人真的很累,尤其是穿戴了太多的礼节之后。不可否认,现在的人越来越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社会是和谐了,矛盾是减少了,可理解没有增加多少。因为理解注定是鲜血淋漓的,没有相互的磨合,谁都是孤独的一个个体。

    卖家总是要考虑买家的需求,生产者总是要忖度消费者的意愿,经济越发展买卖越不是简单的供给,信息战加心理战恐怕才是商场最适当的描述。而这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与人为善,却被人们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在友谊当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抱怨自己总是微笑却从未开心,我想说除了一些工作需要,谁逼着你非要二十四小时拉伸你的嘴角肌肉了?好像有个华丽的名言说什么人在热闹中才更觉孤单,我不明白这些人不是没事找事,自个呆着会死?非要三五成群然后再顾影自怜,也不怕影子被踩个粉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不知道雪夜访戴后他们有没有再相见,也不知道高山流水的琴弦是不是断在一面之后,我喜欢的是这个故事,是转身离去的那一刻,是琴声断裂的那一刻。我不关心故事的发生者会怎样,因为在故事的其他部分,只要生活在继续,他们必然不能免俗。故事没有说,我就假装不知道,难道这样不是最好的吗?就像童话故事的结尾只是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从来不知道会不会是下一个凶残的国王或者恶毒的王后。

    我承认我没有很多的朋友,“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只”,对此我倾心不过。我庆幸一点,我是个生性冷僻的人,不需要呼朋引伴的海市蜃楼。但唯有与我相处极深的人,才会知道我对于那“两三只”的极尽在意。说实话,我不喜欢和任何人都能打成一片的人。我喜欢拥有能刺伤我的棱角的人,我能感受到他们存在过,这样便会在以后的某个时间看到伤痕而想起他们。遇到谁是偶然的,而生离死别是必然的。谁都不会陪你一辈子,无论内因外因,还好没有谁是不可代替的。也许等到只剩自己的时候,记忆就是一切。

    现在我已经尝试开始把问题只问一遍,我不想在做一个干涉者,无论以后对方后不后悔都不是我应该考虑的问题,我无法承担改变一个人的责任。作为总是以己度人的人,我现在越来越讨厌感同身受这个词。

    人是无法彼此理解的,更何况不说话谁也听不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悖论
后一篇:完美死亡善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