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的记住的遗忘的
这次公差去青岛是我第四次去海边,本以为不再会有太多的情绪,只是再见到海时依旧是欣喜的。我想大约我的前世是某种水生生物,倘若不是水仙也应该是曳尾的小龟,否则我怎会在水中便莫名的开心,只可惜刚刚学了游泳,不知道已经错过多少。
上一次去青岛是五月份,海水还没有带上温度,只能带着距离望着。还好,这次独自出行却遇到一些朋友,否则我是不敢独自下海的,我是怕死的人。然而,生活中面对茫茫人海,我却是依旧要涉水而行,因为生活毕竟不如出行短暂,又有多少幸运之人能够不用独自前行呢?
三四天的时间,因为有了朋友的存在,我想我可以不用记住太多。就像我的文字多是自言自语,回忆我也多是记录独自一人的时间,因为那段时光是没有人可以在以后的某日帮助你回忆的,而且一个人的记忆更容易修改,我便可以细细地描绘出更值得记住的画面。更何况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既然共同的经历会在不同的回忆中零碎地存盘,那只留在各自的记忆中便好。如果话说出来是为了理解,那理解之后又会怎样?当对话没有了争执,思想变得统一,余下的也只有沉默了吧,而沉默最容易导致的无非是猜测与误解。
如果说那三个月出去租房子住的日子会长时间地留下来点什么,那应该是凌晨一两点钟的长长的走廊,以及彼此相应的虫鸣。踱步在无法入睡的时间,明暗相间的走廊,深夜化身为镜子的玻璃窗,仿佛看着我自己,仿佛看着全世界,又仿佛被排除在一切之外。
那段时间的重要性不输于青城山上的那一段,只是孤独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而踱步时无法停止的思考始终提醒着我,我终究还是俗了。也许当我把心从宇宙放到人生的时候,我便只能发出作为人类的声音,对于孤独的恐惧,对于现实的不甘,让我急于抓住什么,我像是溺水之人惊恐地放大着身边的稻草,全然忘记了那浮萍似的没有着落却也是一种自由。
我的确是俗了。我不知是否画家最终要做的便是卖出自己的画,那些即便是当时带着震惊记录的美,也终究会换成面包,经过消化被排泄出去。只是一想到我需要开始叫卖自己的文字,我便知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换点什么”,我依旧逃不脱人类对于利益的追逐。
再回想起当初弃文从理时给自己的理由,不经哑然失笑。对于文字我依旧是坚持的,只是没想到不拿她们换钱还是会要换些别的什么,也许唯有假装不在意某些东西才可以有勇气活下去,只是活着活着便俗了。俗了又能怎么办?我是怕死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