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只猫
“小胖”是在我们大学生活最为艰难的时候——毕设期间,来到我们宿舍的。我无法想象在不断重复的实验、枯燥沉闷的论文以及就业的压力夹击下,要不是“小胖”义无反顾地承担了倾听我自言自语的责任,我亲爱的室友们是否能熬过这最后的时光。
“小胖”是她的养母起的名字,而我们五个干妈只能对她的姓名权保持沉默。我曾一度挑战过这个权威,把它叫做“小屁猫”,而她也极其配合地表示同意。无奈她的养母威胁我:若是再叫她这个名字,那么小猫的吃饭以及便便问题由我解决。于是我便不敢造次了,毕竟公民享有与义务同等的权利嘛!
“小胖”很谗,但不是什么都吃。夏天的寝室里很流行吃西瓜,她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就坐在我们的椅子旁边可怜巴巴地望着,仿佛我们真的委屈了她一般。我便不顾她们说猫不吃西瓜的真理,每次都分给她一块,每次给她她都不吃,每次不吃我都骂她。直到她养母终于忍受不了,极其“护短”地对我进行了批评,说,明知道人家不吃还要喂,喂了还要骂人家不吃,这样是很不对的。而到了下一次,我依然每次无论吃什么都分给她,遇到她不吃的照理又骂她几句,往往说了一半,又想起自己小时候挑食的情景,不禁哑然失笑。
“小胖”喜欢睡觉,白天和晚上都喜欢。我是寝室里睡觉最迟的,当她们都睡下后我便会把她抱到腿上,一边看书一边感受她的呼吸。她的呼吸是那样得平稳,一点也不知道只要我轻轻一动便能打碎她的睡眠,于是我便小心翼翼起来,坚持到腿脚发麻,生怕失去了她的信任,而那信任足以让我觉得幸福,更何况是我把她抱起来的。
“小胖”其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般了解我,那般信任我。胳膊上还留有她的抓痕,那是她受到惊吓时留下的。她没有错,我们可以去相信别人,却不能依赖别人,更何况是安全感的获取。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步履匆匆而又短暂相逢,往往留下记忆的只是那一瞬间的感觉。
“小胖”在一个多月后离开我们去了北京的干妈家,因为被楼管阿姨发现我们养宠物,为此还牺牲了她的姐姐,养母的另一个女儿,一只小白老鼠被曝光,她们一同离开了。毕业之后,“小胖”又迫于生活压力被送给了路人甲,从此她便成为我们生活中曾经共同出现的猫。
仅以此文在中秋之凌晨思念“小胖”和有关“小胖”的记忆和拥有这些记忆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