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用油用大缸装的年代

(2008-06-17 14:49:59)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留白

    前几日,在《北京晨报》副刊看见了标题如上的一篇文字。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事情。

   出生于八十年代初期,因此7、8岁前的记忆应该是模糊的,但对于我生活的地方,至少在我的记忆中童年就一直没有变化。从小和外婆(gaga)生活在川鄂地界相交的一个南方小山城。依山伴水,民风淳朴、物种丰足。

 

    南方的冬天,非常有意思,腊月的时候,家家都在收拾自己家的年猪,猪杀了后一部分会拿到市场上贩卖,另外一部分自己家收拾好了做腊肉,为了来年一整年的吃食。而心、肝、肺一堆下水总是成为一段时间为家里的孩子加餐的美味,而且每顿外婆都会换着方法做出不同的口味。并且也会留下一小部分猪肉,姥姥端着小瓷碗迈着小脚挨家挨户的送给周边亲戚和邻居。

    

   最有意思的是,猪全身都是宝贝,猪的白油及花油就会被切成块放好,大人们把腊肉腌好后,就会开始把油碾成猪油。然后用好几个土瓷缸装起来,等油慢慢凉下来,清澈的油就凝固成白白的白油了。那个时候市场上还没有广泛的食用油的概念,人们总是把这些油存起来,可以用到第二年的秋末冬初。而之前碾油的油渣就成被储藏起来,呵呵,想着挺有意思,那个年代也没有冰箱,但很多食物都可以储藏很长的时间也不会变质。油渣的用处也很多,置办年货的时候,可以用做馅来炸酥肉、可以跟干海椒和腌咸菜炒一份香喷喷的下饭菜,还有现在想来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到了清明前后的社饭。

 

   打懂事起,一到春天,我只要看见有的人家爬山上坟,就吵着母亲做社饭。清明时节,就站在坡上看家家户户屋顶的炊烟。那些日子,我们那一带就像过年过节似的,可谓“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酒好漫沽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土家人就有一种叫“社饭”。

 

    社饭,是恩施人的饮食文化。据前辈讲,戊日属土,所以这天是祭祀土地菩萨的日子,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现在,我离故乡已经很久很远了,但每年的清明节,在脑中想到那种亲情和乡情的风景时,还总是常常想起社饭的日子。

 

   等到来年的秋初,满山遍野的油菜丰收后,家家户户才会把油菜籽送到统一收购的地方,换成钱来维持生计。另外还会把菜籽炸成油俗称菜油,同样也是土缸或陶瓷坛盛起来使用,周而复始等待着来年。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的记忆,一切都是那么质朴和纯粹,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了太多的念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