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孩子越玩越聪明的游戏

标签:
沟通家庭与孩子莫尼卡亲子阅读教育 |
分类: 亲子阅读 |
能让孩子越玩越聪明的游戏
图文、莫尼卡
前几天好友送了一本书给我《让孩子聪明的121个大脑训练游戏》。先说明一下,我家豆豆属于比较“懒惰”类型的孩子,他天生就不怎么爱看文字类型的书,但绘本,图文解说,行别是游戏书他非常喜欢。所以当看到这书名时,我就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书真想一口气把121个游戏都学会,再引用到豆豆身上去让他变得更聪明。
这里我就分享两个游戏:
1)数字战争游戏:这个游戏需要玩家具有策略性思维。同时还提供了练习心算的机会。游戏要以两个人玩,也可以两线人一起玩。需要使用纸和笔做工具。在纸上一下7人方形或圆形,还要准备一块硬币。
规则:开始的时候,每个或每方的玩家都有100人点。硬币被放在中间位置的方形或圆。游戏的目标,就是把硬币移动到靠近其他玩家的终端圆形中。
注意:开始时,玩家要在保蜜状态下,写出自己打算用来比试的点数(最小值为1. 另外双方都写完数字后,把结果显露出来。数字较大的一方为胜者。硬币可以向另一方移动一个格。双方非条件反射从自已所拥有的100个点中扣除已经使用的点数(每轮过后,都要计算一下对方剩余的点数)。如上所述,继续游戏,每轮开始之前,都要写好下一轮战争中打算使用的点数。胜者可以将硬币向对方的方向移动一格,同时从剩余的点数中扣除已经使用的点数。最扣,将硬币移一端的玩家为胜者(因为这表明他已经赢了对方3次)
如果某个玩家的点数已经用尽。那么无需轮转,直接判对手获胜即可,如果双方的点数均已经用尽,那么游戏以平局计。
这游戏主要培养孩子策略性思维,心算。


2)尼姆游戏:这是一款策略性的游戏,当年它随着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Last Year in Marienbad)的流行一炮而红。游戏的名字来源于德语"nimmt"(取走).玩家分为两方,可以两个人玩,也可 两组人玩。
道具:需要16枚筹码或硬币或火柴棍。
规则:按递增顺序排好。玩家依次从任意一行中取走一个或多个筹码。拿走最后一枚筹码者为输家或赢家。
技巧:改变筹码的行、列数或每行、列中筹码的个数,以改良游戏的版本,比如一面改那个名为“巧克力棒”的游戏。
巧克力棒游戏玩法:画出一根巧克力棒,然后将它分成许多方形“小块”。玩家依次吃掉或擦掉一或两个小块。开始的时候,要从棒的外围擦起。留下最后一块巧克力者为输家。
这游戏主要培养也做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预测和策略性认知能力。


我想这里面每个游戏豆豆都非常的喜欢。豆豆平时对数字比较敏感,所以我就精选两个与数字有送的游戏出来与博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