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于都棍棒学会换位思考家庭教育莫尼卡家庭与孩子教育孩子 |
分类: 教育频道 |
葛子:
孩子2004.6.5(阳历)出生,因为性格固执、敏感、不够积极主动所以到了7岁4个月才上一年级(2011年9月上一年级)。主要表现:上课听讲时容易东张西望、摸东西开小差;老师上课提问问题时他无论会不会回答问题均不会举手,甚至老师刻意问他的时候回答时还有些难为情、声音小、不好意思;和同学玩耍的时候如果别人不小心碰着他或者是推下他都会感觉是别人打他了,玩当中不知道谦让小点的孩子,比较霸道;中午放学回家不睡午觉、爱看电视;下午放学回家先在楼下疯玩天黑了才回家,吃完饭磨蹭好长时间8点钟才写作业(再三催促下才写的),而且写的时候很慢又潦草,明明教会了让他不会写的字要查字典但还是依赖家长让帮忙,写作业只限于老师布置的,如果家长布置作业不写。因为我俩上班远中午下班不回家、晚上到家也都将近7点了,家里找了个小妹带孩子,因为我俩不回去他就不写作业,所以这个学习习惯很不好。现在还经常顶嘴、态度恶劣,比如说:你管那、我知道、啰嗦啊、就不听咋了,犯错误了不管是当时还是过后也绝不道歉,缺乏爱心、情商很低…又一次实在气的慌就狠狠的打了一顿,结果就好了两天又还原了,后来和老师沟通也不再打了。
让你看了有点罗嗦,是在添麻烦了。
谁来拯救父母心中的坏孩子?
文\莫尼卡
http://www.bkzyk.com/edu/UploadPic/2009-5/200951791247318.jpg
图片源于网络
莫尼卡回复:
这位妈妈您好!首先我要跟你说声对不起,因为刚好赶上五一,我没能及时给你回复问题.另外我要对你说声谢谢,谢谢你一直关注我的博文,对我的信任.以下是我的回复希望能帮到你.
在今日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身影难觅.”母亲教育”正以其强大的气势吞噬”父亲教育”!很多的家庭是父亲不管不问,凡事母亲一手包办.结果我们就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柔弱\独立性差\不自信\不勇敢\不坚强\爱使小性子\爱发脾气``````.
不瞒你说,我家宝宝也曾面临过这个问题.以前孩子他爸对孩子的事,不闻不问.孩子的吃喝玩乐我全陪了.很多认识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每次豆豆的户外活动重来不见爸爸的身影.后来我发现,有父亲参与管教的男孩子性格确实不一样,孩子相对更自信些,更有主见些.
其实,相对母亲来讲,父亲的心胸更开阔一些,实践范围更广泛一些,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相对比较理智,看得长远,而且成熟的父亲应变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教有其特殊的价值,男性的性格优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我想对你说的第一句话是:让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让父亲抽空多陪陪儿子谈心或户外的活动.
生活中,与溺爱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粗暴的棍棒教育.其实这两类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主观上都是为孩子尽心职责,虽然教育方法迥异不同,但其结果是一样的,由于都缺乏科学思想和理性认识,所以对孩子成长都十分不利.这样会导致孩子很多的身心问题.
生活中,对于很多事情,都很难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总是见仁见智,棍棒教育也是如此.有人认为对孩子要适当地惩戒.孩子犯了错要打,由此接受惩罚.也就是所谓的”惩前毖后”;而也有人认为家长失去理智的野蛮行为,甚至是家长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表现.
惩罚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手段,通常来讲,惩罚是指否定孩子的不良行为,以引起孩子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使之在内疚\痛苦\悔恨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惩戒不能少,棍棒教育的打孩子,.也不绝对不可以使用,但要讲究原则和把握度,.就是说不能不问因由,稀里糊涂地把孩子打一顿. 在此,我个人认为打孩子最好不要借用工具,用手打,你才能把握力度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借用工具很容易勿伤了孩子.记住,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教育,而不在于发泄你的情绪,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当然,最好是可以理论,打是下下策.
生活中,不少家长,喜欢凭直观的主观臆断,认为孩子犯了错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打孩子,这样往往冤屈了孩子,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往往还适得其反.有的家长只看表面的现象,就认定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气头上简单地打完了事,有的时候,孩子的行为明明事出有因,挨打之后,孩子心想:反正已经挨打了,再解释已经失去意义,拒绝与家长交流,或是口头上表示不再犯错,但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并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孩子是非不分,以后做事不考虑对还是错了,认为反正结果都差不多.家长过后虽然有可能知道了真相,有些内疚,看一看孩子也没什么反应,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得过且过不再提起.其实,在孩子心中已埋下了罪恶的种子.我们不难发现棍棒教育的少年犯罪率比较高.当初,父母不会想到,打会把孩子打上犯罪的道路吧!
我想说的第二句话是:当孩子犯错时,首先给孩子一个申辩解释的机会.听听孩子怎么说.为什么会犯错的?无论错误的大小,都应先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从孩子的解释中,家长才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思路,抓住孩子犯错的核心原因,.就能有的放矢地指出孩子错在哪里,指导孩子进行改正.
我想说的第三句话是:要学会换位思考,给孩子适当的信任与理解,换一种方式给孩子讲道理,就不会让孩子犯这样的错误了.
我想说的第四句话是:多沟通,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无论是孩子有何表现,也不管是奖赏还是惩罚,都要和孩子耐心沟通,分析问题.再适当引导.
我想说的第五句话是:学会赞扬.每个孩子都喜欢被赞扬,而不喜欢批评.家长要发现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丁点儿.只要有进步你就要及时表扬.例:我发现今天你比昨天坐的时间长了一分钟. 相信明天孩子能多坚持几分钟了.
不好意思,我这人说起话来就没完没了,今天我们就谈到这吧!不知这些对你是否有帮助. 请相信你的孩子,他并不是坏孩子.只是你仅仅看见了他不好的不面,请多发现他的优点,让他自信起来,让他发现其实他也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