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探索行为打骂指责理解和宽容莫尼卡亲子教育教育孩子家庭与孩 |
家长该如何面对犯错误的孩子?
文\莫尼卡
被爱是一种享受,相信所有父母都爱自已的孩子。但也不难发现,我们一边说爱孩子:为了孩子自已早出晚归赚钱养家。一边打骂孩子:孩子做错事情了,迎来的不是打就是骂。
有一次,我去菜市场买菜,经过小区广场,我远远的看见前面有个6岁左右的小妹妹用推车推着一个只有7、8个月左右的小弟弟。妈妈却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织毛衣。小妹妹的身高刚好到推车遮阳伞。所以小妹妹往前推车的时候一边还要侧身看前面的路。离小妹妹不远处不知谁拉了一条线挡在路上。小妹妹并没有发现这条线,因为此时小妹妹一边推着车一边弯腰逗小弟弟玩呢,妈妈一直跟在后面专心的织着毛衣也没有发现前面这条线。
小妹妹继续住前推,"扑通"一声车被那条线挡住了,由于惯性小妹妹扶着推车往前倾了一下,差点摔倒在地板上。小推车被小妹妹一扯差点要翻倒.妈妈看见这情况赶紧上前扶住推车小弟弟总算平安了。接着妈妈开始打小妹妹嘴里还不停的骂道:“你这个没用的东西,没长眼睛呀!走路不看路你干嘛?还好小弟弟没伤着。”小妹妹早已被吓呆了。小妹妹的眼泪哗啦啦的往外流,但她一直没敢哭出声来.就这样任凭妈妈打骂.估计小妹妹在家就受惯了这种虐待.
很明显这位妈妈是重男轻女.我想对这位妈妈说:"既然你选择了生她为何不爱她?都是自己的骨肉,都是孩子,孩子都需要母爱".刚才那件事,这位妈妈为何不反省一下,难道这件事能怪一个只有6岁大的孩子吗?为何这位妈妈不把母爱也分一点给自己的女儿?哪怕只是一个问候:你伤着了吗?
昨天晚饭后,屋里太闷了,我们一家在阳台泡茶。忽然,听到楼下一位爸爸在大声的骂孩子,而孩子也一直在大声的哭泣.寻声望去只见楼下草地上一位爸爸在打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嘴里还不停的骂道:“我让你不听话,都跟你说过几次了还是不听”.估计小男孩做错了什么事情或不听话惹脑了爸爸.
爸爸一边打一边骂,可不管爸爸怎么打小男孩,小男孩还是一直拽住爸爸的衣服哭喊着:“爸爸不要打了!痛!.”可爸爸越打越来来劲,最后干脆把小男孩抱起来往草地上一扔说:“我现在不要你了,你自已看着办吧!”扔下小男孩后爸爸转身想回家.只见小男孩不顾身上的伤痛爬起来就追爸爸,追到后扯住爸爸的衣服哭着求饶:"爸爸我也要回家".可是爸爸并没有理会再次抱起小男孩又把他扔回刚才那草地上,如此的动作重复了四次.感觉这位爸爸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把孩子当道具来发泄自已的情绪。
看得我泪流满面.豆豆也呆呆的站在阳台上看。豆豆心疼的说:“不知他(小男孩)伤着了没有,肯定伤着了,要不他不会哭的那么伤心."最后不知爸爸是折腾累了,还是被小男孩感动了.终于拉着小男孩的手回家了.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该如何面对?是耐心正确的引导还是用武力来威胁?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爱不是一个口号;爱是永恒的;爱是不分男女的;爱是无私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就要多关心他;爱孩子就要多陪他;爱孩子就要接纳他正确的引导教育他。
孩子的错误在成长过程中随时可见,需要我们包容\安抚\鼓励.切忌指责孩子.对于一个有自尊的孩子来说.如果他知道自己错了,心中已经充满了后悔和内疚.这时父母的理解和宽容会让他心存感激.他会主动反思自己.如果此时父母予以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会觉得差辱,难堪.指责会吞噬掉孩子心中的愧疚.使其对错误就得心安理得.甚至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后故意犯错,就是要和家长对着干.指责还会让孩子为逃避犯错而不敢尝试.有的孩子犯错后为了逃避打骂甚至学会了撒谎.更大的恶果是让孩子失去自尊.久而久之.孩子会成一面"重锤也敲不响的鼓".
当然,对于孩子的错误应该分开来看,如果是故意犯错,如果朝人吐口水,虐待小动物,.攀花折枝等,家长要引导孩子辨别是非,弄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给孩子时间慢慢改正.如果是不小心造成的失误,比如吃饭打碎碗,走路摔跤.损坏东西等.孩子己经知错,心中会紧张和内疚的,我们要多包容甚至宽慰并且帮助孩子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想出避免错误的办法,如果只是探索行为.比如,捣鼓各种电器,玩具,用具,把它们拆开,这是孩子在探索和学习,我们不要阻止,最好和孩子一起探索.
总结:孩子犯错了,父母指责\羞辱和粗暴会令孩子陷入恐惧\压抑和仇恨;孩子犯错父母的包容\理解和鼓励会让孩子心存感激反思自己.避免下一次失误.对于一个有自尊的孩子来说,如果他知道自己错了,心中已经充满了后悔和内疚.孩子犯错误,如果是因为探索行为,其实也是需要我们家长去给予支持的.
前一篇:阅读:莫奈的魔幻花园
后一篇:溺爱不利于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