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莫尼卡原创透析童年谈谈生命情商教育家庭与孩子培养孩子育儿 |
分类: 育儿交流 |
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
莫尼卡/文
<<透析童年>>读后感
最近工作比较忙,<透析童年>这本书收到很久了一直没空去看.昨晚收拾完手里的活已经十点左右了,打开电视看了一会没啥好看的,便想起了这本书.我首先看到的是家长们对作者王树老师的高度评价及对她育儿观点的认可.通过大家的言语我也对王树老师加深了印象.我马上有了一种冲动,很想认识她这个人,想从她那学到更多的育儿知识.此时的我很庆幸自已能拥有<透析童年>这本好书.
引言:"准备好了吗?"起初我觉得很奇怪,为何写准备好了吗?慢慢地往下看,里面的内容马上把我吸引住了,我就像一个刚入学的学生,老师优美的语言慢慢的把我的思路及心境牵引进了课堂中.
里面<一个典型事例>其实类似的事例总是不经意间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可总被粗心的家长们忽视.王树是个心细的好妈妈,她把这些常见的事例拿出来,这些问题将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分析给我们听,让我们更能体会孩子,走进孩子,倾听孩子,接纳孩子的感受.
故事大概内容:"六一"儿童节,一个小女孩手里拎着老师早上发的礼物相框,手里还夹着一张领奖票(还有另外一份礼物).六一儿童节老师还给每位孩子发了一张领奖票,让孩子们自已去挑选喜欢奖品.
小小的礼物对他们来说,有我们成人无法理解的重要.拿到奖品的孩子会想马上打开,马上触摸和探索.小女孩一只手拎着相框及夹着领奖票,另一只手拉着妈妈站在一旁等候.妈妈却不顾孩子的心情一直在讲电话,电话的内容很长.孩子一直在催妈妈:"妈妈,妈妈,快一点不要打了"孩子使劲的往前拽着妈妈,妈妈的身体却微微向后趔着.队伍越来越长,孩子更着急了,一个劲儿地喊妈妈.但是妈妈此刻全神贯注地打电话,对孩子的感受浑然不觉.
马上有礼物领了孩子是既兴奋又激动,但又担心自已喜欢的礼物会被前面的同学先领走,所以此时孩子的心情显示特别焦虑.她非常的希望妈妈能停下来与她一起加入到领奖队伍中.
孩子一会儿拉妈妈,一会儿推妈妈.可是妈妈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孩子显得很无奈只能努力让自已安静下来,等待妈妈.显然妈妈的电话内容很长,而且好像和对方的谈话有些争执,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看着很多小朋友都拿上了礼物,小女孩更着急了.突然,她转身使劲推了妈妈一下.(孩子在发泄自已心中对妈妈的不满)由于用力过猛,自已手中的相框"啪"的一声落在了地上.
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包括小女孩和妈妈.孩子望着妈妈,眼睛里充满了惊恐,可此时妈妈似乎并不懂得安慰孩子,自已的怀绪也忍不住爆发了:"让你等等,你就是不等,看,拉,拉,这下打碎了吧!我说了,打完电话就去,你怎么不听话呀,真是烦死我了!"说着,一下摔开了孩子的手,独自走开.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委屈也无法压抑.
家长忽视孩子的情绪及感受,给孩子造成的伤害谁来迷补?
这件事情也让我想起了身边亲历的一件事:
上周二,豆豆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前一天就收到老师发的通知单;邀请家长去参观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时间:8:00-11:00.
整个上午老师将会精心安排许多精彩有趣的节目,由孩子与家们一起来完成.
园服要求:在前一天豆爸接豆豆的时候老师有交代要穿统一的"六一"儿童节幼儿园刚发的那套园服.但粗心大意的豆爸竟然把这事给忘了,导致开放日那天我没给豆豆穿园服.难得有家长开放日我特意向公司告假去参加,平时要上班所以一般早上7:50分左右我便会送豆豆到幼儿园,今天参加家长开放日,我想可以迟点去,最后8:25分左右才到幼儿园.
到幼儿园后我和豆豆都愣住了,因为,此时全园的小朋友都穿上新园服在广场上排好队已经开始做早操了.我马上蹲下身子跟豆豆说:"宝贝,对不起妈妈错了今天没给你穿园服还让你迟到了,呆会妈妈去跟老师解释,妈妈帮你拿书包,你赶紧加入你们班同学的队伍中去好吗?"豆豆看了看我,再看了看全场的小朋友:"哇!"哭了起来.嘴里还一个劲的说:"我不上学了,我要回家"此时的我心里特别难受,因为我知道孩子为何哭泣.
其实豆豆是个非常喜欢上学的小朋友.每天送他到校门口豆豆还会跟我说:"妈妈拜拜!妈妈路上要小心,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是停的,绿灯才能走"每天都同一句话,但我从来不会厌烦.因为它很亲切.
我蹲下身子不断的安慰豆豆,跟他解释并想办法转移他的思路稳住他的情绪.我把豆豆带回了班级,我让豆豆带我参观他们班墙壁张贴的画画.慢慢的豆豆情绪稍稍有了好转.可好景不长早操结束了,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回班级吃早点.一见到同学和老师,豆豆拽着我的手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看到豆豆班主任马上跟她解释豆豆今天没穿园服及迟到的原因.豆豆听着委屈的哭了起来,越哭越伤心.
最后,豆豆被班主任抱回班级,老师让我先回避一下,借此机会我到一楼大厅参观孩子们的画展,无意中发现其中有一幅就是豆豆的画还得了二等奖.参观完我便回到豆豆班级.嘿!此时我发现豆豆情绪已经稳定,正和同学们一起开心的玩游戏.豆豆也发现了我,还向我挥了一下手,跟刚才的他完全变了两样.(豆豆情绪恢复的原因,是因为老师接纳了豆豆的情绪及对他失误的理解,让豆豆放下了心里的包袱,重新找回了快乐!)
孩子其实很简单.不管快乐或忧愁他总会把他的情绪展现在他人的眼前,他们的内心与外表是一致的.有快乐他们希望能与家人或身边的人分享;有忧愁他们希望能得到家人或身边人的支持与理解.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但它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荡漾,它时刻的时醒着我:以后也要做个守时守纪律做个有原则的人.孩子相信妈妈,这样的错误不会再次发生了,妈妈希望你永远能快乐!
前一篇:父亲节儿子亲手做的礼物
后一篇: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