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

(2009-05-26 11:54:52)
标签:

谈谈生命

莫尼卡原创

培养孩子

家庭与孩子

透析童年

情商教育

育儿

分类: 育儿交流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

 

 

文/莫尼卡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
1.生命有时真的很脆弱(2009-05-20 13:43:10)
2.回忆童年的酸甜苦辣(2009-05-21 12:48:32)

第2辑:

1)新的生态观

2)特殊景观的意义

3)生命的自我修复能力

4)生存训练

5)"雄性"的培养

6)人为什么要探险

7)小男孩独自远行

 

<新的生态观>里面讲述了作者2000年,参加中国南极科学家考察队去南极.那里没有什么绿色草木,甚至没有土壤,是不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它在人类发现它之前是一个无人世界,即便是在今天,它也没有常驻居民.在那里生活的人都是定期轮换,小心地生活在一种人工保护的环境里.

 

遇到大风雪,常可看到人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还在瑟缩发抖.在门口逡巡,不轻易出门.而此时企鹅\海豹们在冰冷的海水中,就像在家里一样快乐地嬉戏,它们轻捷地跳跃,环游,从岸上"嗖"的一声就入了水中.这时,你会觉得它们才是南极的主人.

 

人类只是南极的客人,虽然这客人凭借其强大的知识和技术优势很空易"反客为主"取得对其他动物乃至地球的某种可以"称霸"的地位,但人类决不可真的就因此而横行霸道.---这句话给我深深的启发.在生活中,要靠自已的实力去赢得他人的认可.如果我们借用他人的势力,即便占有了一片空间,但在人们的心目中那也只是一个空虚的梦境.

 

<生存训练>里面讲述了昨者去南极遇见一个南极纳尔逊岛"捷克站"的站长亚尔达.已经57岁了,他大学毕业后曾担任滑雪教练,还提任过救援队副队长,也参与组织了多次登山、探险和生存训练活动。1987年至1988年,他随一条波兰船第一次到南极,就爱上了这块常年冰雪覆盖的土地。然后从1989年至1990年年初正式建站,亚尔达担任站长,每年至少来南极一次,有时两次、或三次。这个站不属于国家,而属于民间,由亚尔达自筹经费,自我管理。长年就他一个站长。

 

亚尔达总结遇到危险时的十条生存原则:

一、保持冷静的头脑

二、想办法找火取暖

三、找水源和食物

四、保持活动状态

五、任何时候都要留有储备

六、如果是几个人,要由一个人来做决定,并服从命令。

七、一旦停下,立即穿上衣服保暖。

八、尽量喝水,一天要喝三、四升

九、保持沉默,少说话

十、要有所畏惧,不能什么都不在乎,不能太胃险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已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有可能遇到不同的危急情况,我们需要做有心人,不断总结自已的生活经验和归纳出自已的生存原则.但是,类似的情况又毕竟有一些共性,比如在遇到地震时怎么办?遇到火灾时怎么办?如果我们预先在知识上有所准备和进行过针对性的训练,有些事故和灾难中的伤亡也许就能大大减少.

 

小时候,我重来没有听说过地震,所以当时对地震一点概念也没有更不用说有什么自我逃生的意识了.现在的孩子不同了,豆豆读小班幼儿园就开始针对地震.火灾进行逃生演练.每个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安全的逃生过程,让我对现在的孩子另眼相看.儿子放学回到家,还会把逃生的经验跟我一起分享,从中还给我上了一堂自我逃生意识的课.孩子在成长,我也跟着在成长.

 

经典语录:勇敢但有所畏惧的人知道自已的限度,知道什么事情自已能做,什么事情自已不能做或者需要极其谨慎小心地无能为力做.

 

<"雄性的培养>这一编文章给我很大的启发:豆豆是一个男孩,但从小就受家要的呵护,是个相对感性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伤痛他总爱哭鼻子.看了这编文章,我想以后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了.

 

我要让豆豆坚强起来,以后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忍让,学会理解.遇到伤痛的时候,要自我反省下次该如何去避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向他人求救,学会描述问题.学会如何处理伤痛.比如流血了,要学会找止血贴或布条或用手按住伤口等等.我要让豆豆知道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会让问题恶化,因为你哭了会影响他人的心情,你哭的时候别人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无法帮助你.

 

为了更好的锻炼豆豆,以后我会尽可能抽空带他去户外活动,让他也见识一下外面的太阳和月亮,吸收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当外出游玩或爬山活动的时候,我要让他自已来走完全程.我不再抱着他背着他,此时我的角色仅仅是他身边的鼓励者.支持者.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每一年我都要带豆豆回乡下去感受农村的生活,给孩子讲述爸爸妈妈小时候童年美好回忆,让孩子亲近大自然,认识农村的生活,认识那里的花草树木,蔬菜,水果,农作物,小狗小猫小猪牛羊等等.

 

当孩子第一次接独这些东西的时候,他忽然尖叫起来:哇!原来书里的图画现实中还真的存在,现实中的东西比书里面的东西更生动更可爱.豆豆马上活跃起来,一会拖我去看这个一会拖我去看那个.

 

每到一个地方孩子就有不同的问题,例如看见一位伯伯在草地上放牛:妈妈!为什么要在牛的鼻子上套一条绳子?是不是怕牛跑了?可牛那么大,人那么小会不会人被牛拉走? 我耐心的回答孩子每一个问题:在牛的鼻子上套一条绳子是怕牛跑,牛的鼻子是个很脆弱的部位,当牛不听话的时候,人只要轻轻一拉那绳子,牛鼻子就会很痛,所以就会乖乖的顺从你了.牛虽然个子很大,但是人手上有了条套住牛鼻子的绳子,牛自然就怕人了.所以呢人是不会被牛拉走的.在农村牛是农民伯伯的好帮好,因为牛可以帮忙耕地.

 

<小男孩独自远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叫谛谛,刚满六岁.初春的时候,他自已乘坐飞机,飞越太平洋,从美国回到了中国.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谛谛也有过顾虑,但是家人不断的给他排解忧虑,将孩子心中的结一个个都解开,最后谛谛勇敢的登上了远行的飞机独自远行寻找自已的爸爸妈妈.这一路看来的确平安顺利,没有多少困难.但是对这个孩子来说,可能最困难的是克服内心的孤单感和疑惧,而他第一次战胜了自已内心的这种恐惧,并知道仅仅靠自已也能做很多事情.

 

父母真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有几次做这样可以让他骄傲的事情的机会.但是,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有几个父母愿意让孩子去体验呢?豆豆现在快五周岁了,学校就在小区内,每天上学放学还要大人接送.吃饭偶尔还要家人喂食.我在想,我是不是也该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去上学独自回家?但是,小区最近几次抱小孩的勒索案又让我恐惧.我在想,孩子有自我保护意识吗?当对方想抱走他的时候,他会呼救,他会逃生,他会反抗吗?当遇到路上飞驰而来的汽车时,孩子能否及时躲闪或汽车能否礼让先行.一个个问题困扰着我,我在问我自已我该不该放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