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诗:弗罗斯特:既不远又不深

标签:
弗罗斯特美国文学诗歌翻译文学翻译英语诗歌 |
分类: 六树堂文集译文译诗 |
既不远又不深
Neither out Far nor in Deep
美国
Robert Frost
(1874
徐家祯翻译
The people along the
sand
All turn and look one way.
They turn their back on the land.
They look at the sea all day.
As long as it takes to pass
A ship keeps raising its hull;
The wetter ground like glass
Reflects a standing gull
The land may vary more;
But wherever the truth may be—
The water comes ashore,
And the people look at the sea.
They cannot look out far.
They cannot look in deep.
Btu when was that ever a bar
To any watch they keep?
沿着海滩的人们,
转身望同一方向。
他们背对着陆地,
整天都凝视海洋。
只要有船只经过,
就能见船身浮荡;
湿地面像扇镜子,
映出海鸥的立像。
陆地或许更多变,
但到处可有真相 ——
海水与陆地相撞,
而人们望着海上。
他们既不见深处,
他们也不见远方。
但何时有过屏障,
阻止人们的瞭望?
*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这首诗不易理解。其实,诗人用住在海边的人们永远凝望海洋来比喻人类常常想做一些自己认为是追求真理的事情,结果却往往发现自己一无所获,白费了精力和时间。就像海边的人们整天望着海洋,想寻找真理,最后看到的不过只是一艘不断沉浮晃动的船只和一只站立在潮湿的海滩上的孤零零的海鸥一样。诗人说,“海水与陆地相撞”—— 也就是说,海洋和大地是相连接的,所以人们只望着海洋,想去寻找真理,结果很可能发现真理就在自己的脚下呢!
最后一节是这首诗的中心:诗人认为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即使整天望着海洋,也既看不深又看不远,所以,即使真理就在海上,只看得见浅显的洋面的人们也不一定找得到。但是,最后两句,诗人却把意思一转,用反问句自问:但是有谁曾经设立过“屏障”不许人们去瞭望(寻求真理)呢?当然没有。所以,即使明知寻找真理很可能就如整天望着海洋的人们一样,最后一无所获,但是,还是允许人们这样做的,因为没有谁定过一个条文说不许他们如此做。
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发现人们的确往往想做或者正在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想寻求和探索真理之所在,比如:探索生命的来源、地球和宇宙的起源、人死后灵魂之所在,等等。这些探索是否会劳而无功呢?但是,即使如此,难道能够阻止人们去探索和研究吗?这是不是诗人想在这首诗里说的道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