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二十一岁时
When I Was
One-and-Twenty

by A.
E. Housman (1859-1936)
原作者:A.
E. 霍斯曼
翻译:徐家祯

When I was
one-and-twenty
I heard a wise man say,
“Give crowns
and pounds and guineas
But not your heart away;
Give pearls
away and rubies
But keep your fancy free.”
But I was
one-and-twenty,
No use to talk to me.
When I was
one-and-twenty
I heard him say again,
“The heart
out of the bosom
Was never given in vain;
’Tis paid
with sighs a plenty
And sold for endless rue.”
And I am
two-and-twenty,
And oh, ’tis true, ’tis true.

当我二十一岁时,
听见一位智者这么讲:
“可以抛弃基尼、克朗和金镑,
可决不能将心出让;
可以抛弃宝石和珍珠,
可必须保存自由的想像。”
而那时我二十一岁,
这样的话对我毫无用场。
当我二十一岁时,
我又听见他这么讲:
“要想取得那颗心,
决不可能白白地得自胸膛;
你得付出无数的叹息,
还要花费无穷的懊丧。”
现在我已二十二岁,
喔,正是这样!正是这样!

上世纪七0年前后译于
上海江苏路安定坊僦居
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一日改译于
澳大利亚刻来佛寺新红叶山庄
译注:
阿尔弗列德·爱德华·霍斯曼
(Alfred Edward
Housman)生平及文学史上之地位,请见拙译《最可爱的树》注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dc5c70102v4qm.html)
霍斯曼的个人生活却并不如意。他十八岁时(1877年)考取了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奖学金,专业为古典学。他与两位室友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一位是A. W. Pollard
(1859-1944),后来成了英国有名的传记作家和莎士比亚研究学者;另一位是摩西斯·贾克生(Moses
Jackson)。贾克生是霍斯曼终身的爱人。可惜,贾克生并非同性恋,当然,他没有接受霍斯曼对他的爱。但他们从牛津毕业后还与贾克生的弟弟一起同住过一段时间。后来,贾克生去印度担任一个学院的校长。他回英国来结婚时,不但没有邀请霍斯曼参加,而且还没有告诉霍斯曼,可能是不想让霍斯曼伤心吧。但他们俩继续保持友谊,后来,他还曾请霍斯曼做他第四个儿子的教父。贾克生于1923年去世。他写给霍斯曼的最后一封信一直被霍斯曼保存着。霍斯曼一生除了贾克生没有再爱过别人。而贾克生当然也不会想到,他的名字百年之后之所以还会被人知道,竟然是靠了霍斯曼!
Moses
Jackson
我不清楚《当我二十一岁时》这首诗是否正是他在牛津念书追求贾克生无成时所写的,所以诗歌的结尾说:
“喔,正是这样!正是这样!”
徐家祯
二0一四年九月一日补注

A. E.
Housman 墓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