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诗二十七首注释说明》
补记
徐家祯

九十九高龄之周退密先生
(2012年8月17日)
上海文史馆馆员、书法家及诗人周退密老先生,是我父亲保持友谊直到最后的一位挚友。我出国较早,不知道我父亲究竟何时认识周老的,但我猜一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吧,因为我在国内时,并不知道父亲的朋友中有一位名周退密的。七十年代末,政治空气松动,我父亲通过住在上海的福建大词人陈兼与先生,认识了不少诗词大家,也即后来称之为“茂南小沙龙”
—— 陈兼与的居所在上海茂名南路,以陈先生为中心,沪上当时一批著名诗人常在陈宅聚会,于是获得此名 ——
中的几位。而周退密先生,就是“茂南小沙龙”中十分活跃的一位。
“茂南小沙龙”成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位接着一位渐渐都离开了世界,最后只剩下我父亲与比我父亲还长两岁的周退密先生了。
我父亲因一九六五年十二月的一次大中风,得了半身行动不便的后遗症,所以平时很少出门。在国内时,经常总是别人上门去拜见他,很少见他去回拜别人。于是,与别人的交往,常以书信来进行。我父亲笔头很勤快,常常每天要写一大叠书信,写完,即嘱当时雇佣的保姆去邮局寄出。有时上午刚寄出一信,后来想到什么新意,下午还会补发一信。
一九九四年一月底,我父母离开中国移居澳洲。每次有了新作或印了新诗集,我父亲总不忘寄给远在北半球的周老;周退密先生当然也常将他的新作寄给我父亲,或者与我父亲作诗词唱和。这样的书信来往一直进行到我父亲进了养老院,渐渐不能动笔写字为止。
我父亲去世以后,我每次去上海探亲,总跟以前一样,不忘去周宅探望我父亲的生前好友周退密老先生。最近几年去看他,周老总说:“你老太爷给我的信,我每封都保存着。以后把它们都交还给你。”有时又说:“你老太爷的手稿,我总打算把它们印出来,让世人都能看见。”但是,他说是这么说,却并不真拿出来给我。所以,我也当他只是说说而已,并不真想这么做。大概周老不舍得放弃他老友留给他的这批珍贵纪念品吧!
今年七月,我又回沪一次,照例去看望了周退密老先生。事先,跟往常一样,我总先电话告诉周太太欲去拜访的时间,以免去时老人正在吃饭或睡觉,很不方便。这次进门刚坐下,周老就捧出一个大塑料包来交给我说:
“我今年九十九岁了。以后恐怕不会有精力再处理这些事情了。这包你老太爷的书信就交给你吧。”
我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叠毛笔书写的书信和诗词手稿,四叠两面都用毛笔书写的明信片和一个大信封内放着零星大小纸片。每种手稿都注明件数。其中,明信片就有133张;书信和诗词手稿最多,有241页之多;零星纸片也有三、四十张。
我问周老:“是否我父亲给你的书信全部都在这里了?”
周老顿了一下,说:“澳洲寄来的书信不在其中。我想留着,再看看。作个纪念。”
不料只过了一天,周老又来电说:“我想了想,澳洲的书信也都给你了吧。”于是我又赶去周宅取:一个大信封中,放着60多页书信和诗稿,有的还连信封都保存着。
就在这批我父亲从澳洲寄给周老的诗词中,我发现了我和弟弟收集的悼亡诗中没有的几个版本。
我在09年父亲去世之后,开始着手整理05年我母亲故世后他写的那批悼亡诗,当时就发现我手头所存的稿本不全。我父亲写完诗词,往往随手交给我弟弟或我去复印,然后把复印本寄给他的几位老诗友。我和弟弟往往就把原稿留了下来。但是,有时,复印本用完了,我父亲发现还有诗友要寄,在来不及要我们去复印的情况下,他就会重新抄写一张寄出。有时,在寄出复印件之前或重新抄写之前,他发现有些词句不妥,就会在原诗上作些改动。于是,一首诗词,往往有几个不同版本
—— 有时只是书写的不同,有的则还有词句的不同 —— 这是十分通常的事情。
这次在周老给我的那批手稿中,我发现如下五个版本的“悼亡诗”,我和我弟弟都没有保留:
1)我父亲听到我从医院回家避重就轻地向他汇报,说我母亲得了盲肠炎已经开刀后,他以为我母亲几天就能康复回家,当天写就的一首贺诗。这首诗,我父亲第二天早上就兴致勃勃地给我看过,所以我有印象。后来,母亲去世,父亲就把这首诗改成了悼亡诗的第一首,而原来的那首庆贺诗则就此不见了。不料,我父亲手脚很快,大概他写好该诗第二天就把诗稿寄给了周老。于是,周老这里倒保留了一个稿本。现在我将此诗收进本书的“附录”中。
2)发现了一首新的悼亡诗。不知是否我父亲写好这首诗没有让我和弟弟去复印,即刻寄给了周老,所以该诗根本没有复印本。
3)发现了三首悼亡诗的不同版本:其中“悼亡诗之十八”和“悼亡诗二十”,语句上都有较大改动;而“悼亡诗十六”,则只是不同的书写版本而已。这次也都补充在我2010年完成的悼亡诗注释和说明中。
于是,原来这本诗集名为《稼研堂悼亡诗二十六首》,现在也得改为《稼研堂悼亡诗二十七首》了!(注)
二0一二年九月七日
于澳大利亚刻来佛寺新红叶山庄
注:《稼研堂悼亡诗二十六首》为我2009末-2010年初整理完毕的一本书名,收有先父2005年先母去世后所写26首悼亡诗及我的译文、注释、说明。共计:悼亡诗手稿墨迹32幅(有的诗有一个以上版本),以及我的八、九万字注释说明。可在“稼砚堂墨迹”博客上阅读:
http://blog.sina.com.cn/jiayantangmoji
这篇《补记》是这次得到周老提供的先父手稿后对该书作的补充说明。以后还将在“稼砚堂墨迹”博客上继续发表本文中提到的新发现和我的新注释说明。敬请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