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自己,很多年前的自己,大學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參加台灣華視電視劇「紅樓夢」的演出,演出的角色是賈府三小姐賈探春。這也是我唯一的一個當演員的作品。演的不好,有自知之明的我,後來知道不能再玩了!
這張照片,是到北京之後,因為想多瞭解內地朋友對電視劇的各種評論,因此常常上網亂逛相關的論壇,竟在新浪網的電視劇論壇中看到了網友PO上了自己小時候的照片!真是很奇妙。看起來真傻啊!參加「紅樓夢」的演出,算是給我對於電視劇作業的啟蒙吧?
其實很幸運,一開始的電視劇經驗,就是跟一群想把戲拍好的資深電視劇工作者相遇,劇本是後來轉作導演,導過「人間四月天」的丁亞民編寫的,於今想來,第一次看到的電視劇劇本就力量十足,我真的很幸運!
我要特別感謝這位不知名的網友,把我的劇照做成美圖。
在論壇上有看到,評論是我這個版本的探春不如比內地的東方聞櫻版,尤其是探春結局戲探春遠嫁的處理,其實,拍攝當時就知道了。也已經聽過上海的朋友告訴我,內地版那場戲是經典,而我們拍的時候,我想主創人員都已經在心裡暗暗遺憾,這部分的處理是寒蹭了點-----
也看到有網友在外型這一項上,給我一「佳」。感謝之至。要知道對一個一輩子只嘗試拍過一部連續劇的女性來說,這點真的還蠻重要的。
說真的,誰能想到華視版紅樓夢的探春,後來竟是改編「流星花園」的編劇呢?
或者,反過來說這個話也可以,「流星花園」的編劇,原來當年演了紅樓夢的三丫頭呢!
演出紅樓夢是段蠻快樂的回憶,那時到內地拍攝,劇組選了上海的大觀園為景。那是我第一次有機會從台灣到內地,在上海待了一個月的時間。那時的上海跟現在是巨大的差別,我記得在大觀園拍夜戲時,看見天上的星星又近又大又亮。一顆一顆的星星得用「肥美」來形容。
那次也遇到上海戲劇學院的男孩,還帶著我去參觀學校。送了我一本當時院長余秋雨先生的書,於是我早了大部分台灣人很多年,就看過余教授的大作「文化苦旅」。對於當時很少有機會接觸內地當代文學的我來說,真是一本令我驚豔的好書,看得我是津津有味、手不釋卷。那也是我第一次完整閱讀簡體版的書,發現竟然還蠻有天賦的,閱讀時完全沒有進入障礙。(當然希望各位慣於閱讀簡體字的博友們,閱讀我的繁體版內容也一樣順利。)
上海朋友另有一回邀請我去他們在家裡辦的朋友聚會。於是認識更多的年輕朋友,大家一塊兒包水餃,我覺得非常有趣。我記得那家的伯伯還一臉懷疑地問我,你台灣來的女孩會包餃子嗎?我當場露了一手桿餃子皮的本領,被好生誇讚了一番。伯伯不知道的是,桿餃子皮是我關於廚藝唯一稍會一點點的本事。
PS.第一張照片經過博友「有問有答」小修了,看來不那麼利。在視覺上感覺舒服很多。謝謝。
后一篇:《深情密码》兩岸希望能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