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寿臣派脸谱
郝寿臣(1886—1961)年,原名万通,祖籍山西洪洞,生于河北香河,出身于木匠家庭。九岁时拜“小福盛”科班的吕福善先生为师,艺名“小奎禄”,学铜锤花脸戏;同时,由他的师伯韩瞎子指点武工。后又回到北京,当时的北京京剧名角如林,要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就要另辟蹊径。他在刻苦学习金秀山唱功的基础上,又认真学习黄润甫的演唱风格。他又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开创了其“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风格,以至形成自己的流派。
郝寿臣脸谱学习黄润甫和金秀山的脸谱基础上,一生钻研,甚有见解。例如主张眉不宜太竖、眼不宜太宽,尤以“抹脸”和“破脸”特佳。他虽然很少自挂头牌组班演出,但为当年净角演员中重排老戏,创编新戏数量最多的一位演员,在演出此类剧目时他都认真地改革创作其所用脸谱,使其有助于表演。新戏中的荆轲、须贾、鲁智深等脸谱;老戏中的曹操、王振、周处、李七等脸谱均为他的杰作。他的脸谱规矩大方,简洁明快,可以看作是传统京剧净角脸谱的最新形式,有外朴内秀的气度,堪供后学作鉴为法。
他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共创作和演出了120个剧目,扮演过146个不同类型的角色。郝派脸谱艺术在京剧艺术的圣殿中独有其位,而且对京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远的影响。他于1940年以前曾收徒樊效臣、王永昌。1941年收李幼春。其佼佼者,当推1940年12月收的袁世海。郝寿臣退隐后专事教徒授艺,1953年任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
梅兰芳先生曾评论说:“郝寿臣尤其在勾脸艺术上贡献更多。就继承传统方面来看,他揉合许多前辈艺术家的谱法和笔法,他改变了许多谱法如鲁智深,又进而创造了许多谱法如荆轲丰富了京剧花脸的艺术内容。他在勾脸上所采用的手法极为和现实主义方法相近,他反对简单的自然主义手法,更不赞成驳杂的形式主义手法。在许多谱里谈到勾脸体会,都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1962年11月郝寿臣脸谱集出版。
文:赵永岐(永祺):脸谱永祺
包拯《铡美案》戏中人物
鲍赐安《龙潭鲍骆》戏中人物
蔡庆《普球山》戏中人物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戏中人物
曹操《陽平关》戏中人物
曹操《捉放曹》戏中人物
单雄信《锁五龙》戏中人物
邓艾《坛山谷》戏中人物
邓九公《十三妹》又名《弓砚缘》戏中人物
窦尔墩《连环套》戏中人物

姬僚《刺王僚》戏中人物
姜维《天水关》戏中人物
荆轲《荆轲转》戏中人物
李逵《丁甲山》戏中人物
徐彦昭《二进宫》戏中人物
李鬼《闹江州》戏中人物
李密《断密涧》戏中人物
李七《长亭》、《审七》戏中人物
刘瑾《法门寺》戏中人物
鲁智深《醉打山门》戏中人物
马谡《失街亭》戏中人物
马武《取洛阳》戏中人物
欧阳芳《下河东》戏中人物
孟良《洪洋洞》戏中人物
文:脸谱绘画:赵永岐(永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