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的意义在于获取快乐,在于把玩、欣赏和不断学习的过程。而每件藏品的获得又包含了这样或那样的故事,或是狠心掏钱时候的那份踌躇,或是讨价还价时候地斗智斗勇,更或是捡漏后的那份窃喜。
这件藏品的获得着实是一个意外,也应了“玉是讲缘的”这句话。一个卖画的人来店里问收画吗?答:“收”。展开一看画品质量很一般且属于赝品(这种情况一般人就会撵人了)。而我一是没对画品评价,二是问他有好的吗?答曰,好的可贵。“看看不花钱吧”。一幅汪溶的作品要价二千,我问“你知道汪溶的真品多钱吗?别说两千就是两万也不贵,汪溶-汪慎生可是和王雪涛有的一比,只是他的作品不热,可惜你这张假的也太厉害了吧”。对方竟然不知道王雪涛。“你要是有真的好的东西就给我看,没有就别折腾了。(店大欺客,这是一种气势)显然对方是被我给问住了,东西都是他们的,我因为常来这边他们托我卖的,又问你收玉吗?“收”。拿出一块青玉,雕工和料显然我没看上,他竟然看见我脖子上戴的双欢了,说“你的这块不错”答“三百块钱买的”(十年前的确是这个价,现在要一万多才能买到)。他从脖子上掏出这块玉“我的这块可比你的那个白”,我一看东西应该是个老的,用手一抓,手感圆润毫无新件的顿挫感,反驳“白,全是棉,浆到家了,和块石灰面子一样,不值钱,也没人要。”(欲擒故纵)“那你要是收给多钱啊?”我的这块比你的好才三百,你的怎么着也不会超过三百吧,二百就要(试探一下底,这样的和田新料白玉进货不会低于三千)这家伙竟然答应卖给我了,我立马给他拿钱,他说:“卖了他,我脖子上就没的戴了,你再送我一块”。行,我从柜台里掏出一块不值钱的青玉如意,顺手把一百掖进口袋,“送你一块可就不给你二百了”。这家伙竟然忧郁了,还想要那二百。我说“行了,白捡一百块钱,还不耽误有的戴,也就我吧,无所谓了”,我追问他“你卖不卖啊?拾不拾这一百?”。“行,给你吧,买他还真没花几个钱”。一个因为卖了钱而窃喜的走了,而我也因为得了块好东西且花极少的钱也在窃喜。
回家用餐洗净彻底的刷洗干净,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番,绝对的砣磨工艺,至少是个明清件,难得的可遇不可求的和田白玉《连连有余》,常常戴在身边欣赏那份柔柔的光和糯糯的感觉,并回味着得到他的点点滴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