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带板否

(2010-12-01 23:04:13)
标签:

土门

沁色

此玉

玉带板

杂谈

分类: 枫藏

玉带板否

    对古玉知之甚少,知识匮乏,初见此玉时因为提供者对玉的把玩很不干净,看着闷,油灰也盖住了工、料以及沁色的原有面目,因为自己爱干净就对此十分不感兴趣,打眼当作一般的腰带扣对待,卖者因为属相与玉版的老虎犯冲就想卖掉他,花很少的钱当作一件新东西就收了。玉是很讲缘分,我得到他即是我与玉的缘分到了。回去后用餐洗净清理干净以后才发现里面的工很不错,再拿放大镜仔细观察竟然没有一点的机械痕迹,一惊,原来这是件老物件,逐用温水加开水自然冷却浸泡十遍,渐渐玉的土门稍稍打开,原来的玉性逐渐再现。

    爱不释手的盘摩数日,赏玩中仔细观察,后面有一隔,不是磕碰的原因而是自然形成,拍了照片放大数倍发现沁色自然过渡,星星点点遍布全身,属于自然沁色,如果是造假者绝不会用肉眼看不出的染色方法,他们会从一边制造沁色让你一眼看出如受过沁,在清洗的过程中发现松树针叶里面有土啃痕迹,是怎么也刷洗不掉的,看来出土后被世人把玩很久,光已经在沁色之上了,钻孔掏堂显然是砣磨制造工艺,那细入发丝的松针和苍劲的松干以及对虎的造准确型,足以见得当时玉工精湛,透闪石经过自然氧化外漏泛出莹莹白光,油润度、硬度和扣之清脆响声是和田籽料特有的属性。唯一不解的是过去玉带版都是板上钻孔相连而成,像这样的造型会不会是现在才有呢,还一直困扰着我。此玉规格:47*62*4mm。
玉带板否
玉带板否

玉带板否

玉带板否

玉带板否

玉带板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