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琪峰隶书欣赏

(2010-03-30 21:33:10)
标签:

书法

篆书

小篆

隶书

孙琪峰

文化

分类: 枫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很多年前收藏的书法-孙琪峰的隶书《娄山关》,当时没考虑经济价值,现在也一样不会考虑,收藏收藏的是个快乐,不是攒钱那么简单的事,过多的考虑经济价值就不会体会收藏带给人的快乐。下面介绍一点他的知识:

    孙其峰先生原名奇峰,亦署琪峰,号求是楼主。1920年出生于山东省招远县。他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艺术修养全面,绘事之外,书画篆刻也功力精深,为全国书法界所共誉。

    孙先生在从事篆刻的同时,就开始了对篆书的研习。篆书在完成了它的文字功能的历史使命之后,仍以巨大的艺术声明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潜心学习和创造,自秦代至清代,历代写篆书者大都未出李斯、李阳冰的小篆风范,不少人未能逾越二李的门墙。明清的一些篆书家片面追求小篆的工整匀适,逐渐形成僵化,导致了篆书的衰微。孙先生论述篆书时曾说“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再到李阳冰,是从不规矩到规矩,到了清朝邓如石、赵之谦、何绍基和近代的金息候等,则又从规矩到‘不规矩’,看来‘物极必反’是有一定道理的。”孙先生写篆书摒弃了中规入矩的路子,而是追求篆书的写意特征。他取法金文、甲骨文、秦诏版权量文、古陶文、汉代碑额、瓦当文等古代篆书,也从邓石如等清代篆书大家得到不少的启迪。所以孙先生的篆书古朴雄浑,笔酣墨活,一扫过去有些书家写篆书那种字形板滞无灵和缺乏韵味的写法。

孙先生的篆刻受教于寿石工、金禹民二位先生,又寝馈于战国古鉥和秦汉印章,也取鉴皖派。他从事篆刻虽不如在书画方面下力之多,并时有间断,但如他所说“动刀不多,用脑不少”,无论何时总是不能忘情于篆刻艺术。孙先生的篆刻令人称道的是不囿于师承和不落于前人窠臼的精神,力求形成自己的家数。他的篆刻植根于古鉥、又止于酷肖、乱真,他说“我经常探求些不规则又富有变化的周秦风格的章法,从中体会贯通花鸟画的构图原理。在我眼目中,画与印,微观上有明显区别,在宏观上它们又是相通一致的”。孙先生还喜欢用汉简、《爨宝子碑》和魏碑字体入印古趣盎然。他所刻的肖形印,造型生动,绘画的学养渗透其中,也不同凡响。孙先生在篆刻创作上的态度非常严肃,每治一印,反复构思、推敲,起印稿多至数十次,甚至上百次,不到满意时,决不草率奏刀。他曾设计了很多印稿,有的并未治成印,孙先生说:“我喜欢把一方印文,写好多遍,来找寻最佳的章法,同时也在寻找自己。”孙先生七十岁后,在书画作品上所钤盖的印章,全是自己所刻,这也使得他的书画印更有机的结合起来,而相得益彰。

    孙先生在艺术实践上给我们的启示是:以继承优秀传统为己任。在传统的延续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孙先生所取得的书法成就也向人们提示出:只有淡薄名利,甘于寂寞,在艺术园地里勤奋地播种和耕耘,才能结出丰硕之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