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传统工笔仕女30-西施浣纱

标签:
工笔仕女头发室名西施国画细腻杂谈 |
分类: 枫画 |
前几天,天津画家楚岳牧在看了我画的《晨妆》以后发纸条说:“你的作品.好,有黄均等先生的风格.注意一点.头发的描写.急了.遍数不够,组织的再清晰些,注意渲染的效果..胡说了..
”。真不愧是内行,一下就说到点子上了,很感谢先生能认真的看我的作品,也佩服先生的谦逊态度和耿直的性格。那张作品的确是头发渲染的遍数不够,当时在出作品的时候因为一个展览要的急,出完稿子后又正值夏天,汗水常常透过垫的纸渗到下面的宣纸上去,渲染常常碰到脱矾,加之时间太长太急就有些偷懒,更可气的是在装裱的时候由于颜色未干透出现脱色,上面一层罩色被裱跑了。其实画工笔还是很忌讳心浮气躁的,应该持一种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每幅作品。虽然现在社会不泛急功近利,哗众取宠之人,更不泛想出名而不择手段的人,但在选择工笔画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为他付出,要为他牺牲自己一切吃喝玩乐的时间。即使如此也出不了多少作品,一年下来就是专业画家也不过几十副,更何况像我这样平时工作忙,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画画。幸好的是天生觉少,能熬夜,其实也是锻练的结果。
楚先生虽是著名山水画家但却能看出我的作品有黄均先生的风格,真是厉害。黄均字懋忱,室名六宜楼,北京人。1928年加入中央画学研究会。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也是徐燕荪先生的学生还跟陈少梅等学画,所以他和我老师同出一门,风格自然接近,且保留陈少梅的画风。
为弥补以前自己所犯的心急错误,现呈现一张细腻头发的作品给楚岳牧先生和大家看。如果大家对工笔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下面的那张头像放大特写,我特地拔下两根头发来与作品人物头发做个对比,让你感受一下工笔的味道,但还是犯了心急的病,作品还未题字就拍了照片。
人物放大三、四倍以后和真头发的对比是一样粗细的,可想而知,如果你不是一个内行的话根本看不出原画的细腻程度,反而会认为那些较粗糟更显细腻,其实我也一样,画的时候也只是凭着一种感觉和对工笔的热爱,让画的头发能从头皮中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