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愣愣的《夜色》、Maroon5“个人”专辑和俄式摇滚

(2008-11-19 11:11:58)
标签:

杂谈

郭易

分类: 工作

    听人强烈推荐听了些Lube的歌。Lube是一个俄罗斯乐队……成员全部是令人尊敬的大叔。

    第一感觉是非常土。(先别急,土并不坏的)

    第二感觉是我考,俄文。

    第三感觉是想起了长辈。

    思维跨度有点大,慢慢说。

                      愣愣的《夜色》、Maroon5“个人”专辑和俄式摇滚

 

    土不坏,因为土是一种缺失的东西。许多许多的手风琴,还有我不知道是啥的听着就苏联的乐器……民歌的影子跟传统摇滚乐队风格混在一起,倒是很有趣。尤其知道乐队成员全部是矿工的孩子后,觉得更有趣了。一些歌是异常欢快的节奏型+粗犷的大嗓门。

    大体上说作为一支摇滚乐队来说吧,旋律又写的很上口很较真很碎碎;作为口水歌来听又挺硬。但是反正乐队本身听着不是摆设,不像Maroon5,那完全是个人专辑嘛。

    有首歌还玩无伴奏,特深沉型的。

    哥们:“看,人家还玩无伴奏和声呢,不土”

    我:“我国的纤夫也是这么喊的,劳动时谁有伴奏啊~”

    对自己的联想力佩服的五体投地……矿工和纤夫理论上是相通的吧,唱起歌来都有那种自然感,吼起来有牢牢站住地面的存在感。总之是牛比的群体。

 

    然后,我考,俄文。完全没有体会。咋听啊。blablablabla,当当当当当,当当……法文还大致知道差不多到点儿要吧嗒一下舌尖了,俄文完全就是直冲着空白的大脑,一会儿就崩溃了。崩溃了以后就习惯了,很享受完全听不懂的感觉。

 

    最后,上一辈啊上一辈,苏联啊苏联……

    俄罗斯人的忧郁气质天生而来,因为他们有最严寒的冬天,有最美丽而飞快老去、走形的女人,经历过强和衰,经历过拧和分。于是听不懂的俄文也能渐渐将心底灌满忧伤。一些我无法融入、无法契合,但我能触摸到的忧伤。那首无伴奏的和声,我想只有革命或者劳动歌曲会那么唱,而俄罗斯人会那么唱,或者,上辈人都会那么唱。

    那是上一辈人很熟悉的语言和气质,那气质可能在现在的孩子里算不得文艺也算不得摇滚了。现在我们听英伦,听blues,听小电子。而那时候他们学俄文,唱有特殊气节的歌,他们也是摇滚和健谈过的。后来我们出生了,剥夺了他们的摇滚,他们的文艺气质在我们的尿布和成绩单里迅速消失。就这样他们仍然很高兴,觉得自己的迷失不足挂齿,觉得生命充满方向。我们就这么让他们成了“过时”的人,还要笑话他们跟不上。事实是,人家该有的都有,用不着跟。只是甘心的、不自觉的掩埋了。

   

    我老提起的无伴奏那首叫《Конь》,有没有懂的告诉我啥意思。bow。。

    不得不提的:唯一一首英文的叫《No more barricades》,这歌苏联风格就不明显了,大体属于美式快餐。但是,这歌也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旋律……我考,所以说,这个旋律太牛了。Lube让我觉得自己的《夜色》写的有点差,作为一个年轻人我的创意未免狭隘了太多,只是照搬接了个副歌,而Lube是把《莫》的节奏型改变了,段落也打的很散。瞬间变得很摇滚。也显得很随意。《夜色》在《No more barricades》面前变成了某种二愣子。

                  愣愣的《夜色》、Maroon5“个人”专辑和俄式摇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