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爱自己也爱别人,那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地去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人间是丰富多彩的,到处都需要有爱心的人去发现,去欣赏,去领悟。孩子爱心的培养,从小时候就要开始。
那做为家长,应从那些方面注意呢?
一、以身作责,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父母和亲人是孩子爱心传递的使者,尊老爱幼,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包括爱护花草树木小动物等,潜移默化中使孩子拥有爱的感知,同时,还应该耐心的给孩子讲解什么是爱,父母为什么这样做。孩子会从父母的言行中汲取爱,从小让孩子懂得:爱是相互的,拥有博爱的人,是高尚的人,是受人敬仰的人。
拥有爱心从自己做起。有爱心才能培育爱心。爱心是溶入社会的条件,更是责任心的基础。孩子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大人们的举手投足,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要让孩子有爱心,大人们就要做出有爱心的行动,有什么会比言传身教更有说服力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父母一定要注意为孩子树立关心、理解、爱护他人的好榜样。
很多时候,孩子学会有爱心并不是受任何人的命令,而是平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结果。父母和祖父母、邻里之间关心密切,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孩子置身于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中耳耳濡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行,仿效长辈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既接受了爱,又善于给予爱。
二、为孩子提供献爱心的机会
现在很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
4月中旬,豆爸和豆妈带小朋友去海淀公园玩,在公园的一角,豆豆发现天线宝宝中的迪西身影(豆豆很喜欢天线宝宝),马上跑过去,拉着迪西,呵呵,那个并不是天线宝宝中的真迪西,而是大人装扮的,他们是一家爱心社,在那搞活动,当天与迪西合影的都有机会获得一张小朋友与迪西的合影照,前提是要给他捐赠一些小朋友的衣物等东西。
豆妈都没一丝犹豫马上答应,反正家里豆豆很过的东西留着也没什么用,放在家里还站地,还不如送给有需要的,何乐不为呢?
小朋友用过的东西有些已被豆妈送人,还有一部分。就问他们到时东西如何给,他们说,到时送相片时直接拿。

这事过后,大约1周左右,接到爱心社的电话,问什么时候方便送照片和取东西,豆妈说,周一~周五在公司比较方便,周末在家比较方便,对方也没说什么时候过来,大约过了1个月左右时间,豆妈都快把此事忘记,突然又接到爱心社的电话,说什么什么时候把豆豆和迪西合影的照片给送过来,豆妈说,那就送到公司把。
按约定的时间,他们把那张合影照片送到豆妈公司,豆妈也把提前给整理的一些衣服、鞋、玩具等交给他们。
呵呵,没想到,东西交给他们后,还给做了登记,几件衣服、几双鞋、几个玩具等,说这些东西他们到时会亲自要送往西藏德吉孤儿院的。
当时具体多少东西,豆妈都不知,在家整理时,感觉还不错能用得上的就给收拾过来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还专门给小朋友送来了爱心小卡片。
看看,这就豆豆的爱心小卡片。
卡片的正面

卡面里面,一边是豆豆小朋友捐赠的东西留影,一边是孤儿院院长代小朋友写的感谢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