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的谨慎
(2025-08-29 21:59:32)
在本地一些方言中,表示一个说话不过脑子,往往有几种讲法。
一个是“差心眼”。这个通常是对自己熟识的人的一种客气的讲法,听到人无论是当面还是后面,往往也不会在意,当然也不会在意,如果在意的话,他也不会差心眼,能记住别人话的人心眼还是全的。
二个“少根筋”。这样的讲法当面说的不多,通常对于说话重度学过脑子的人的评价,也有当面和背后的讲话,但可想而知,背后评论的人是有点切齿的恨意了。
三是“缺根弦”。这样的讲法要文雅点,对于轻度说话不过脑子的人也就是点到即止,并没有什么恶意,而且讲出来后其本意也包含有点哂笑的成份在意,希望说话者能尽量过下脑子再说话的意思,免得被人嘲笑。
四是“二极管”。这个讲法就比较少见。其来源是工厂的小哥们互相开玩笑引发出来的话语。对于那些说话不过脑子的人,脑袋只是顶在脖子上,而不怎么用于思考的人,同事之间的这个玩笑,也就是一笑了之,虽有些嘲笑之意,但并没有明显的恶意,大不了传到别人或者若是个男的他正在追求的女孩耳朵里,脸面会有些不好意思的时候。但对于本就说话不过脑子的人来说,他也未必能当时听得懂。
五是“差把火”,还有“烧不熟”,“没心没肺”,这样的讲话或许还会有,但语意本身也和前面的意思差不离儿,差不差把火,他自己未必知道,要知道的话也不会被别人这样评价。只在于他的实际表现,会不会被别人嘲笑,全在于他是否会有“三缄其口”“沉默是金”“言必有中”“三思而后行”之类的修身的警醒。
但也有人或会认知不同,自诩为心直口快性格直爽而牙尖口利,只看到说话占上风,殊不知已然沦为别人眼中的笑话,别人或会也来跟他来下一争高下,吵得不可开交。但他却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有人不屑一顾嗤之以鼻,或者有心胸大度豁达开朗的人会认为你是无心之举不当回事,不与理会只是因为宽容谅解。也有是因为境界较高不去做无谓的口舌之争。但偏有人会不通相听不懂有心机的人讲话只是为了套你的话而故意讲的,所以你不过脑子只会让人家私底下看不起你把你当个话把子,还会嫁祸于你你却不自知。所以见人不可不留点心眼,所谓“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虽然说得有些世故,可是“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玉”,世人知己能有几个,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毕竟少而不少,你怎可保证每个人都是真心相待。
对于说话不过脑子的人讲的话,听到人有些人性子来得快,当时就会反驳之言行,搞得说话不过脑子的人下为来台,甚至引发冲突遭到麻烦以至于血光之灾杀身之祸。有的人性格沉稳内敛些,但或许会记仇,当时不会表现出来,但会记在心中,说话不过脑子的人得罪了人都不知道乍死的人大有人在。
古人有”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的格言,对于历史上有些说话不过脑子的人,这些怕也只是事后诸葛亮的总结,只是当事人自己贻祸于自身以及危及江山社稷的时候,还不会有清醒,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晋废帝”何不食肉糜”,后主刘禅讲的”此间乐不思蜀“,沦为说话不过脑子的著名历史笑谈,还有国破家亡的南唐后主李煜写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句倒也写得妩媚多姿,但成为宋氏亡国奴的他寄人篱下还不知收敛,岂止得罪当朝皇帝是分分钟的事,结果,在被老大宋太祖赵匡胤封为“违命侯”羞辱后的一年内,也因这句不过脑子的诗句因有东山再起的嫌疑惹祸上身,被其帝宋太宗赵光义赐以“牵机药”毒杀,这是到死也不知道是乍回事的例子,这样的反面典型也不胜枚举。
总之,过脑子的话,是要有当场的机智,或者是深思熟悉虑的思考,通常的话,都要想好话一出口后果也要想到,可不能只为图一时之快,逞口舌之祸,祸从口出,不能不谨慎。不好讲的话,你可以保持沉默没问题,也可以假痴不颠装疯卖傻,也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是“今天的天气哈哈哈”,打个茬也没问题,总之用好脑子管好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