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经过铁路路口的时候,不经意间看见了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提着一袋看似刚买的菜品往东行走,想来是从菜市场买过以后往家里回,看其行色匆匆的样子,仿佛是怕菜品一会儿会失去其新鲜感,着急麻慌的早点送到妻子或家人的手中。
在我看来,这买菜的男人看其收纳菜品的样子想来不是初次买菜了,或许是自己早起的顺便,或是外出归来的顺道,或者是妻子家人的交待,总之,一个三十来岁的壮汉一时间化身穿梭于菜市场之间挑来拣去的凡夫俗子了。
这倒也是没什么,菜市场里进进出出的各色人等,实际是最能体现众生平等的时候,无论你是身处高位,或者只是市井匹夫,又要么是千金小姐,窈窕淑女,进入菜市场,没有谁会有什么限制和要求,你该弯腰弯腰,该还价还价,不会因为衣着光鲜靓丽价格就要格外的照顾,要么你就是高启强,不是的话,即使是衣着寒酸,在价格上也是童叟无欺绝无二价。
兴许是小时候在菜市场随着母亲卖菜的经历,
让我在菜市场里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进出于市场里面,看到了男女老少各有不同的表现。
在我看来,先说女士们吧,女士对于买菜的事情来说,大约是天生的一把好手,她们与生俱来就生就善于选择菜品的本事,无论是刚出自田原的新鲜品种,或者是存放了一期的菜肴,在她们挑剔的禀性中,总有着一种不管怎样总要挑一挑一本能,要么摘点叶子,要么翻来找去,好像非要把她认为毫无问题的精品收入囊中,即使是菜老板们一再强调某某菜才上市没有问题,不要再挑再拣来了,可在这些精明的女主耳朵里,是充耳不闻的,因为她们的兴趣在于非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筛查,方才视为放心之物,才愿意高兴的购买,至于菜老板们情绪如何,那是不管不顾的。
可对于男人呢,倒是不是说男人天生就不是买菜的料,我见过的个别男人,买起菜来精挑细选能把菜老板都急得直跳脚,就没见如其这样的比女人还要讲究的人。心中也对其生出十分的鄙夷不屑来。这多年以后上班中结识的同事中,也有些另类奇葩似的大神,更是个顶个顶的精品的绝世好男人,在他上班的日子里,买菜仿佛成了他生活的重要内容,哪地方菜好,哪地方菜便宜,哪地方什么菜品值得购买,在他看来,他就是那个无与伦比的导购员,说起此事来,别人是无从下口,那简直就成了他一个人买菜心得的独角戏。为了买点便宜的牛肉,他老先生能够步行数十里地连个公交车也舍不得坐跑到远点的菜市场,真是摇头又摇头。这样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你也不能说他什么,至少在这样一个本属于女性特长的领域里他也能一枝独秀,倒也乐在其中。
不过,这样的奇男子比较少数。在我看来,男士们天生是不能与女人们比这样的事情。无论是社会分工还是与生俱来,或者祖辈传承,人家自然而然的在这方面占有优势,并非有丝毫贬低女同胞的意识,我以为能买菜和会买菜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女性在这方面占有的优势,让男士们应该是望其项背的,这倒不是为男士们的懒惰而开脱,无论是较大的人群的比较还是个别比较,一比之下能不相形见绌吗?可不能去强出头的硬要比较,如果你说你比女人强,要么是你性格中就有看不见的女性禀赋,要么你错将优势非要与女士硬性对比,这样的比较既不犯天条也不违背国法,比比而已无伤大雅一笑了之。
但是更多的男士们还是愿意跟随在女士们的后面当个出体力的汉子,帮老婆或女友提着菜篮子,一方面显示妇唱夫随的恩爱,一方面也是尽点男人义务的时候,省得因为不去做这样的简单的体力活而被女人们数落。干嘛呢,与其在那儿干些与自己并无实质关系为他人担忧的看抖音之类的消遣,或者为他人而做些无用功的事,倒不如跟着老婆或女友进入菜市场里来体验一把人间烟火气。两个人结伴而行你挑我拣去有商有量不也是乐在其中吗?所以有时候说看女人品行如何,你看她买菜的表现,精挑细选并不为过,如果尖酸刻薄的与小摊贩们来个锱铢必较怕是小心眼之类了吧?而看夫妻关系如何,你也看买菜的时候夫妻的表现,愿意任劳任怨的帮老婆提菜篮子的男子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个住家好男人,至少鲜少会遭到妻子揶揄。这总比一些大男子主义的老爷们只知每天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大快朵颐,却不知哪样的菜品是妻子辛苦奔波于菜市场里与小商小贩们分毫必争换取的战果。这新国家新社会,比不得旧社会女性缺乏地位只会当配角,老爷们的时代早已没有了风花雪月吟诗弄词。想要摆个谱,与女人争个高下,必然会带来一百个草泥马,怎么着,你会摆弄个所谓高雅艺术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就我不行,和着我也想着上九天揽月也想着下五洋捉鳖,不成,你来换换角色,准保让你分分钟手忙脚乱无处下脚。还是老老实实的适时当个也来尝点烟火气的粗汉莽夫,角色转换并不丢人。倒反过来讲会这些的汉子是个爱老婆的居家好男人,不是说怕老婆有饭吃,说的是夫妻同心其乐无穷,无论是买菜还是回来后下厨,其实都是一样的效果。
好了,或许有些清高的古代穿长衫的先生们会万般鄙夷这样的观点,孟夫子说“君子远庖厨”,可老子还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呐,有何可清高的呢?曾经的我,也曾片面的认不得生活的本来面目,看得诗书多了,总觉得生活中那些买菜之类的小事皆是下品所为,那些潇洒飘逸的生活的唯一追求。或者如宝黛般月下赏花,或者如柳永的“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抑或是苏学士词的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或者如太白来个“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口味落寞,也有张先老儿“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哂笑,还有辛稼轩“壮岁曾经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豪迈。现如今想来,还是凡夫俗子的生活最真实。想来也只是生活的一面,就象那打扮得妖娆妩媚的美女们也会打喷嚏一样,这也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这买菜一般的最具人间烟火气的片断,就象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睁开眼睛刷牙洗脸,琐碎但不可缺少。
只是那句话“活着是为了吃饭”和“吃饭是为了活着”,两者虽只是语序的变化,但意义却大相径庭。不要轻看买菜一样小事的琐碎,因为这是生活的必然要素;却也不贬薄诗情画意中的精神遨游,毕竟“人猿相揖别,只几块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又想起了一句话“艺术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物质与精神只是生活的一体两面,其实本无高下之分。在生活的某些具体事上,其实最是朴素的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