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下的先声
(2022-09-21 12:50:09)
式微下的先声
龚自珍是清朝道光之年的诗人,道光年份,是我国历史走向屈辱的近代史的开始,作为一个时代的先知先觉者,龚自珍也自觉不自觉地感受到了这种没落时的变化,通过他的诗歌体现出来,以他的《己亥杂诗》为例,略读几首可见端倪。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诗人在感慨万马齐喑人才缺乏国敢振声之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持续向国人发出警讯,仿佛是暗夜中的一点光明,虽然只是照亮不远的地方,但仍希望给黑暗中的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哪怕缺乏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即便自己,也要让文士身上也有的几许侠骨胆气给人们以士气,明知不可为而身先为之,明知前路漫漫,我自先行一步,哪怕是牺牲在先,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谁谓琴心之下没有剑胆,柔情之中自有侠骨,只要有人敢于为时代发声,弱小但总归发出,也是伟大的力量。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枉说健儿身手在,青灯夜雪阻山东”,就如辛弃疾,壮拥万夫,锦襜突骑,想当初,何等的意气风发,率领几十健儿,就敢冲入万军之中捉拿叛徒真是豪气干云无所阻挡,然而其守边抗敌之策却不为统治者所用,一生没有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航空留下愦叹让人遗憾,暮年之时只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对龚自珍,虽是文弱书生,然而心中犹有存有烂熟的九边激情的远志,徒有报国之志,却被一盏孤灯一夜大雪阻隔,这世间牵绊的事情太多,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世风日下无人清醒,当头棒喝也难见怒目金刚,人们兀自停留于天朝上国的自我迷思中不愿自拔,世间不清醒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清醒却无所作为,而时事却仍停留于迷惘状态,虽有健儿浩叹却是“把吴钩看了,标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以王朝的衰落就像无法阻拦的自由落体一般,虽有如龚自珍一般的清醒者出来大声疾呼了,外敌已然磨刀霍霍准备侵门踏户了,皇帝还有文武大臣们却抱残守缺的执念于祖宗之法不可违的古训中不闻不问。就像柏杨讲的都是一坛酱缸醋把页面的蛆虫一同腐烂,最终酿成的近代史最为黑暗腐败的时期,“亮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也只有这个王朝末代的统治者能讲出这句无耻至极的话来。
为龚自珍叹惋,更为龚自珍佩服,生于当时,总有人得站出来发出声音,哪怕只是一缕微光,就像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们记住了龚自珍,也就不枉那几百首《已亥杂诗》了。面临复兴大业的今天,人们永远要记住从道光开始的1840年,更应该记住这个清醒者,投身于民族自强的伟大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