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式微下的先声

(2022-09-21 12:50:09)


式微的先声

 

龚自珍是清朝道光之年的诗人,道光年份,是我国历史走向屈辱的近代史的开始,作为一个时代的先知先觉者,龚自珍也自觉不自觉地感受到了这种没落时的变化,通过他的诗歌体现出来,以他的《己亥杂诗》为例,略读几首可见端倪。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道光十九年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计三百五十首,内容甚多,亦有感于时事,录之如下。
    “只筹一纤十夫多,细算千艘过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作者渡河的一个小小见闻,对百姓疾苦真切了解,也寄予同情,为了民众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境况也有了真切的体悟,才写出了为人民鼓与呼的声音,希望当政者能够听到。有句话说:“衡量一个朝代的好坏,关键是看老百姓们是否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相比于现今的时代,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活着,就是唯一的希望了,清朝,再也不是康乾盛世了。
    相比于人民生活困苦,思想的禁锢才是更为忧心的事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国运的式微最怕的是无人清醒,万民噤口的时代,每个人都和时代共沉沦才最为悲哀,敢于喊醒睡不醒的人的,谁能为之。只有那些走在时代前面的清醒者,如龚自珍者,发出的怒喊,不仅为他自己,也对昏聩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道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看到朝代的衰微,勇于承揽重任的人们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如何在这样一个走向没落的时代里能够唤醒人们勇于力挽狂澜,哪怕以一己之力,也要不负于文人的风骨,士农工商,士这个阶层,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仅只是横渠四句地嘱咐,就足以让千百年来的士人而为奔走呼号了以至于付出生命也在所惜。龚自珍,一个文人,以其主动担当的时代清醒,吟到恩仇心事,感慨于江湖无多的铮铮侠骨时,那种担心那种期盼那种呼喊,让人们为之振聋发聩之时也为自己何以不效仿侠骨之气有所振作,而唤起人们的共鸣,也是一个士人所应起到的基本作用。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诗人在感慨万马齐喑人才缺乏国敢振声之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持续向国人发出警讯,仿佛是暗夜中的一点光明,虽然只是照亮不远的地方,但仍希望给黑暗中的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哪怕缺乏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即便自己,也要让文士身上也有的几许侠骨胆气给人们以士气,明知不可为而身先为之,明知前路漫漫,我自先行一步,哪怕是牺牲在先,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谁谓琴心之下没有剑胆,柔情之中自有侠骨,只要有人敢于为时代发声,弱小但总归发出,也是伟大的力量。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枉说健儿身手在,青灯夜雪阻山东”,就如辛弃疾,壮拥万夫,锦襜突骑想当初,何等的意气风发,率领几十健儿,就敢冲入万军之中捉拿叛徒真是豪气干云无所阻挡,然而其守边抗敌之策却不为统治者所用,一生没有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航空留下愦叹让人遗憾,暮年之时只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对龚自珍,虽是文弱书生,然而心中犹有存有烂熟的九边激情的远志,徒有报国之志,却被一盏孤灯一夜大雪阻隔,这世间牵绊的事情太多,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世风日下无人清醒,当头棒喝也难见怒目金刚,人们兀自停留于天朝上国的自我迷思中不愿自拔,世间不清醒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清醒却无所作为,而时事却仍停留于迷惘状态,虽有健儿浩叹却是“把吴钩看了,标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以王朝的衰落就像无法阻拦的自由落体一般,虽有如龚自珍一般的清醒者出来大声疾呼了,外敌已然磨刀霍霍准备侵门踏户了,皇帝还有文武大臣们却抱残守缺的执念于祖宗之法不可违的古训中不闻不问。就像柏杨讲的都是一坛酱缸醋把页面的蛆虫一同腐烂,最终酿成的近代史最为黑暗腐败的时期,“亮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也只有这个王朝末代的统治者能讲出这句无耻至极的话来。

为龚自珍叹惋,更为龚自珍佩服,生于当时,总有人得站出来发出声音,哪怕只是一缕微光,就像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们记住了龚自珍,也就不枉那几百首《已亥杂诗》了。面临复兴大业的今天,人们永远要记住从道光开始的1840年,更应该记住这个清醒者,投身于民族自强的伟大事业中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百炼钢绕指柔
后一篇:姗姗的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